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梅花的画?

时间:2022-12-07 10:09:18 浏览: 41 作者:笔墨纸砚网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梅花为题材作画。在历代国画梅花作品中,最著名的梅花画作品当属杨无咎的《四梅花图》,除此之外还有王冕的《墨梅图》、陈录的《万玉图》、金农的《红绿梅花图》、陈洪绶的《梅花山鸟图》等。下面排名十大梅花画作品:

01

《四梅花图》宋代杨无咎>>

02

《墨梅图》元代王冕>>

03

《万玉图》明代陈录>>

04

《红绿梅花图》清代金农>>

05

《梅花山鸟图》明代陈洪绶>>

06

《梅花图》清代汪士慎>>

07

《腊梅山禽图》北宋赵佶>>

08

《墨梅图》明代唐寅>>

09

《墨梅图》明代王谦>>

10

《梅花绶带图》清代沈铨>>

国画梅花10大经典作品排排榜,主要依据国画梅花作品流传度、绘画技艺、绘画界地位、影响力、网络关注指数以及与榜单主题的契合度等情况,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总结。排名不分主次,榜单仅供参考。

我有一幅于希宁大师的梅花《丹心铁骨》,3.8平尺,有懂的吗,看看能值多少钱?

梅花作品,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0左右,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没写过毛笔字能画梅花吗?

没写过毛笔字的可以画梅花;在华梅花的枝干时,用硬毫石獾这类的笔去勾皴,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注意笔锋的变化。钩花时用淡墨线钩起轮廓,也要注意笔的粗细变化。如文中所展示的梅花作品,出自国礼特供画家世荣路老师,用笔变换莫测,阴阳顿挫。

我认为能画梅花,写毛笔字会练就了手势下笔轻重,练画梅花给练用毛笔字差不多,也是练就下笔轻重力度到位。一个会写毛笔字的人不一定会画梅花,一个会画梅花的人也不一定会写毛笔字。最主要的还是看练的方法和人的性趣爱好都有一定关糸。

徐渭画的梅花与 芭蕉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徐渭《梅花蕉叶图》轴,纸本墨笔,纵133.7厘米,横30.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渭自题:“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天池。”


钤“墨三昧”印。鉴藏印有清乾隆、嘉庆内府诸印。《石渠宝笈重编》著录。


此图采用半边式构图,将所绘梅花、芭蕉集中在画幅左侧,仅以小块湖石点缀画心底部,求得画面的平衡。全画用淡墨染地,表现暮色沉厚的雪景,蕉叶、梅花皆以舒缓的细笔淡墨勾画、点写,不求形似,略具大意而已,尽显画家自信不逊前贤,“大叶尽胜摩诘雪”(见《徐文长逸稿·卷四·“芭蕉”诗》)的孤高个性和创作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此画在流传过程中霉破、虫蚀现象严重,修裱时补笔较多,如“维”、“画”等字以及蕉叶的叶筋处,使原作的笔墨精神略有减损。另外画心左侧曾被裁切,使得作品画意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的损伤。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造诣精深,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其书法取苏轼、米芾笔意而自成一格,字体奔放,一如其人。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著有《会稽县志》、《笔玄要旨》、《徐文长全集》传世。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继承梁楷、林良、沈周诸家写意花鸟画的风格,运笔放纵豪爽,施墨淋漓大胆,不求形似求神韵。在大写意绘画上以卓越的成就与陈道復并称“青藤白阳”,对清代“扬州八怪”及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