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化智库成立20周年并发布年度学术成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
此次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由文化蓝皮书系列和“文化中国书系”两个部分组成。文化蓝皮书系列包括:《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2020年国际文化科技趋势报告》《中俄文化交流年度报告(2018~2019)》和《中越人文交流年度报告(2018~2019)》;“文化中国书系”包括:《探索文化发展观念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调研选编(2000~2020)》《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张晓明文化政策论集(2012~2020)》《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和《中亚2027:变化中的战略图景未来十年的情境预测》。
其中,《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政策的相应变迁,对当前文化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内容涉及区域文化产业、文化金融、文化消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企业、不同类别的文化产业、国际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中指出,应抓住5G商用的重大契机,实施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2019年已经被看作“5G元年”,紧随5G商用而来的,将是更为恢宏的文化生产系统变化和文化生态环境变迁,是从目前已经发展较为充分的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必须启动空前规模的国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生态体系不耦合和文化大生产体系不平衡问题。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课题组认为,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到,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中华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源,而将国家文化资源从传统介质向数字媒体的全面转移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经济资源的关键步骤,实质上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和文化经济发展准备条件,其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只有将一向依赖于财政资助,并且到目前为止仅仅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和智能化,接入每一个人的智能终端,才会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国家文化生态发生变化,而只有建设一个以开放性、多元化、协同化的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基础设施,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表示:“20年来,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秉承“学以致用、咨政建言”的宗旨,致力于开展多项文化政策研究,开创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等多种‘文化蓝皮书’品牌系列,共出版相关蓝皮书20余本。其中‘文化产业蓝皮书’在16年中共推出了13本。而《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2020)》是上述蓝皮书的2.0版。”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本代表性科研成果《探索文化发展观念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调研选编(2000~2020)》涵盖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年来在国内文化政策、国外文化政策、地方文化发展等三大领域的理论探索,反映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以致用”、“问题导向”的智库特色,展现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这支学者队伍在学术前沿辛勤耕耘、在改革实践磨砺成长的全过程。
《〈文化政策调研〉选编》共分为四编,其中关于国内文化政策的文章分为两编,第一编是“新的文化观与文化体制改革”,第二编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选文章反映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者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论探索和现实思考。第三编“国外文化政策:调研与借鉴”则是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者搜集并编译的一批有代表性国家的文化政策与文化战略的最新动态及分析评述,这些译介成果对新世纪我国制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方略和文化产业政策起到了参考与借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者由开始对他国文化政策的翻译、引介和借鉴,发展到后来提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研究纲要”和相应的对策建议的研究轨迹。第四编是“地方和部门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选编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者在地方调研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调查基础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和《文化政策调研》刊发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