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长廊

草书行书楷书有怎样的变化?中国书法有着怎样的演变史?

时间:2022-06-17 18:11:1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章法有变化,现在是展厅时代。

对于草书行书楷书的变化问题,应该从这些书体有关的中国书法艺术书体发展变化之源隶书谈起,也就是说,草书行书楷书,就是隶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草化、楷化,同时也出现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书体,这样,就清楚草书变化,就是隶书发展过程中,出现草化现象,而且出现对隶书笔意章程化的章草,和结体笔法脱离隶书影响的今草,出现横势向纵势转变的新变化。楷书变化,就是隶书发展过程中,出现楷化现象,对隶书的进一步简化,没有蚕头燕尾的波势,结构出现扁方形向正方形转变的新变化,而行书介于草书的放纵和楷书的严谨,既能提高书写速度,又易于辨识的新变化,这样清楚变化情况。

对于中国书法有关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发展变化史,在此,简明扼要谈谈概况,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秦代篆书的隶化发展成形,出现篆书走向成熟的秦篆,也出现成形的秦隶,进入到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到隶书成熟定型阶段,出现结体纵势向横势的扁方形转变,波磔明显,也开始孕育出现隶书的草化、楷化的趋势,还有出现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书现象,其中,草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不同的发展趋势的结体笔法,其一章草发展成形,以汉代史游为代表,其二今草发展成形,以汉代张芝为代表。而楷书、行书,汉代隶书出现楷化,也产生于草化与楷化之间的行书,进入到三国时期渐渐的成形,继续发展到晋代渐渐的成熟,其中楷书以三国魏的钟繇为代表,行书以晋代王義之为代表,所以说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草楷行书体发展重要阶段,对中国书法艺术体系和传统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附:三国魏的钟繇楷书代表作《宣示表》(局部)、三国吴的皇象草书代表作《急就章》(局部)、晋代王義之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局部)作为参考,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书体发展变化)。欢迎不同观点和见解交流!谢谢你关注于秋水工作室!

古名帖:“三大行书”哪个技术含量全面?

米芾的。

什么是书法的技术含量?笔法!?

笔法是否挥运得体,是否精彩如意,是否高难超人,谁看得懂?说得清?

技术含量全面,就是说能按笔法写书法了吧,最全面,是不是说笔法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笔法写得最好?以什么笔法标准来审定?

笔者曾提出新笔法理论:合笔法,出笔锋,极笔性。既包括技术含量,又包括艺术层次,这样才能区分书法高低,区别笔法技术含量的最与一般。

传世三大行书都能做到了合笔法,但是以出笔锋来衡量笔法,则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笔锋挥运明显胜过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再以极笔性这个最高标准来分析,则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的笔锋特性发挥得最好,又胜过了《祭侄稿》。

《黄州寒食诗》的笔锋挥洒具有四个特点:

一、变化最大:自然挥洒的笔锋使笔画的大小、长短、粗细、疏密对比悬殊,组成了一首高昂低吟变化莫测的乐曲。

二、笔意最放:豪放的笔锋使笔画和字形的组合达到了笔性的极限,字与字之间大小对比达到了十倍以上,已极尽笔性之能事。

三、神理最妙:苏轼说过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可以看到帖中写出了很多既有个性又有魏晋风度的妙笔。

四、诗情很浓:写自作诗,多诗情画意。

因此,《黄州寒食诗》不仅笔法技术全面,而且意趣神韵精彩,可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诗化书法。

相关阅读
  • 王献之书法欣赏(王献之最好的行书)

    译文: 新埭无之,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口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藏印钤南

  • 毛笔楷书字帖(田英章毛笔楷书作品欣赏)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

  • 米芾行书(米芾最美行书)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

  • 行书欣赏(中国十大行书作品欣赏)

    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而书法更是让人着迷,才能体现种种精气神。书法对于读者来说,是美的享受;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的宣泄。因

你知道哪些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你知道哪些描写饮酒的古诗词?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