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何人?如何定义“书法”一词?
“书法”一词产生及概念的提出?
史料记载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但是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书法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应该说是先人们一代代积累下来。
有人说梁武帝萧衍应是史书中可见最早使用书法一词的人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真实什么情况等待后人验证。最早出现在《论语》里,但那仅是指代一种文章的文体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据说那时候而把书法作为书写方法和艺术性指向的用法和词意,则是源自于日语,因为当时19世纪日本借用西方的方法论而创造了许多的汉字词汇。
追溯“书法”一词产生,就必须了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变革的历程。
1.最古老的文字,谈及书法,必要追溯文字的起源了,在中国,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就有简单的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大多象形,也叫象形字,值得注意了,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到楷书的萌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程,而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古文字,是三千多年前诞生的甲骨文,然而甲骨文又是一种从汉字起源时代进入成熟期的文字。
2.书法的最初特征,但是甲骨文中也有很多象形字,有着浓厚的艺术意味,它的笔画多纤细方直、遒劲有力,抽象寓于具象之中,结体大小不一,章法错综变化,有疏密对比,有平衡对称,这些特点已经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打下了最初的基础,所以甲骨文是最初的书法特征。
3.书法成熟期,直至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从此基本结束了六国文字异形的混乱局面,进而确立了秦小篆的独尊地位,接着又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以及书法教育的开展,汉代书法在秦代基础之上继续发展,成熟的隶书以及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相继出现。
4.“书法”概念诞生,综上所述,就容易理解了,从文字的起源到演变成熟之前,古人的头脑意识里都没有“书法”这个词语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那时候的文字是实用性的,用作于日常记录,然而书写起来都非常复杂,古人就想法设法让文字变的简单易写美观,到了汉代时“篆、隶、草、行、楷”都相继出现并成熟了,那就要给这些字体来个统称,谓之“书法。
“书法”一词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一代文学家许慎提出“书法”这一概念。许慎说:“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大概意思是文字是不能毁灭的,永远无法毁灭的;何谓法者?法包括三要素:1.笔法,就是要正确执笔,科学的用笔法、墨法等,2.笔势,指妥当组织点画结构、分行布白、承接关系等,3.笔意,就是要在书写中表现出自然的情趣、人文的修养和高尚的人品,其中笔法、笔势属于书法技法范畴,笔意是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依附于文字而存在,所以取名“书法”。
“书法”之说,从文字的起源到演变成熟之前,古人的头脑意识里并没有“书法”这个词的概念,是由于古代的文字以实用性为主体,用作于日常记录,然而书写起来都非常复杂,古人就想法设法让文字变的简单易写而美观,进尔冠以“书法”统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