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长廊

一些古代书法高手,为何都爱“飞白”笔法

时间:2022-07-20 10:45: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其实不光古代书法高手爱用“飞白”笔法,现代一些技法娴熟的书法家也都喜欢这个笔法。

飞白,是书法中一种古老的传统笔法,基灵感却是来自民间的粉刷匠。通俗的说,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这却有些让人大跌眼镜,所以大凡一些伟大的创造都来自于平凡和普通,或许确实不假。

据说,东汉灵帝要装修他的鸿都门 ,大臣蔡邕负责监工。他看见匠人用刷白粉的刷子刷白灰,不断地出现“飞白”现象,作为大书法家的蔡邕见后,立即与书法联系起来,并升华到了“飞白书”的层次,于是一个千古笔法就这样诞生了。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若发丝处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

另外,飞白笔法也被应用到国画中。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现代书法家喜欢用“飞白”笔法的主要原因1、感觉畅快淋漓。书法中“飞白”笔法多应用于草书,尤其是大字草书中,每当书法家写到尽情处,往往在写一些长竖、长横等笔画时,一掠而过、一泄千里,笔画的中间会出现一段“飞白”,让书写者和旁观者都会产生视觉和感觉上的畅快感。

2、能够表现章法上的浓淡对比。书法创作,章法很重要。而偶尔使用“飞白”,在整篇文字中制造出浓淡、润枯的对比效果,是书法章法布局的重要手法。

3、是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使用“飞白”笔法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书法家达到一定的笔法熟练程度,否则不仅写不好“飞白”,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

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相济)典型表现。

飞白是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色粉末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 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飞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审美价值,被视为古代的艺术字体。“飞白”是魏、晋“楷”体之别体,导源于汉隶、小篆。其用笔类似后来书家之枯笔书,所异者,枯笔偶见露白以示筋骨,而“飞白”则存心丝丝夹白以显轻逸之体。

魏晋以来,以“飞白”名世的书家史不绝书,诸如韦诞、张弘、葛洪、刘劭、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纪僧真、萧子云等人,莫不精於此道,均为一时之选。而萧子云这位梁代的第一书家,对于“飞白”书体的发展,尤具重要作用。

“飞白”书体到了唐代更是大盛,太宗、高宗和武则天,均擅“飞白”,并肇始以“飞白”御书恩赐股肱臣下之先例。唐代“飞白”在汉魏六朝的基础上更掺以章草笔法,使这一书体又有了新的发展。宋代“飞白”承汉唐余绪,同样蔚然成风。

元明清乃至近代,飞白书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逐渐在书坛上黯淡下来。在此期间还有一些书家擅用飞白,但终难使飞白书复苏振兴。

相关阅读
  • 王献之书法欣赏(王献之最好的行书)

    译文: 新埭无之,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口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藏印钤南

  • 毛笔楷书字帖(田英章毛笔楷书作品欣赏)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

  • 米芾行书(米芾最美行书)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

  • 行书欣赏(中国十大行书作品欣赏)

    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而书法更是让人着迷,才能体现种种精气神。书法对于读者来说,是美的享受;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的宣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