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长廊

学书法名言

时间:2022-12-14 10:25:51 浏览: 113 作者:笔墨纸砚网

学书法名言

1、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2、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4、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7、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8、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9、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10、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11、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12、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13、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14、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1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6、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17、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18、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19、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20、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21、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22、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23、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4、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25、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26、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27、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2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0、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3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32、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33、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34、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35、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36、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37、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38、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39、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0、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4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42、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43、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44、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45、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46、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4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48、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兰亭奖获奖名单?

    兰亭奖获奖名单? 一、金奖3名 书法创作方向2名: 王玺(上海) 崔寒柏(天津) 理论研究方向1名: 孙慰祖(上海) 著作《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 二、银奖5名 书法创作方向3名: 谷松

  • 菏泽书法谁第一 菏泽最专业的书法培训班

    菏泽书法谁第一 菏泽最专业的书法培训班 菏泽文化艺术馆你知道不??那里你可以问问,王建生还可以,虽然不是第一,但是教小朋友还是有一套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谁是第一是不好

  • 刘宪中书法一平方尺多少钱

    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

  • 天下前三行书是哪三位书法家的作品

    一、天下前三行书是哪三位书法家的作品 天下前三行书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家的作品。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丛慧》,以及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