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九级理论知识?
一、书法九级理论知识?
硬笔书法九级是大师的水平。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以墨水或者粉状介质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的书写技巧。
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书法的视觉区别在于笔画的粗壮或纤细,有如去其肉筋存其骨质。但其成像的原理和运动技巧有很大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模式。
二、如何练习好书法?跟谁学习?
练习好书法,这是个很泛泛的问题,大体说来:
第一:需要确定学习的字体与书体。
中国字体流传至今一般为五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中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时间上以秦朝为界,秦以前文字统称大篆,秦及后为小篆。秦朝小篆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丞相李斯的:绎山刻石。
我们现在所说的隶书一般指汉隶,其代表作品有:
曹全碑、
张迁碑、
史晨碑等等。
楷书,又称之为真书,在中国历史的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大家辈出,往后没有逾越;行书,分为楷行和草行,与楷书结合者为楷行,基本无需专门学习即可辨识,与草书结合为草行,需要有一定的草书认识能力方可辨识。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最能表达书者情感的字体,其有:章草、狂草(大草)、小草。
章草
狂草
今草
大体了解下字体,我们需要确定先从哪个字体开始入手学习,一般对初学者而言,建议由篆书、隶书和楷书这三字体入门为好,考虑到时代的变迁,若非以书法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学习,建议选择楷书为先,如此可以学以致用。
前面有说过,楷书的鼎盛时期在唐代,书法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因此,建议从唐朝的诸大家中择一开始学习。
书体,我们一般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写的字称之为某体。比如唐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称之为:虞体、欧阳体、褚体、颜体,柳体等等。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欧阳询九成宫
褚遂良倪宽赞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以上书体,可按个人审美来择一学习。
二: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持之以恒的练习。
当你选好一书体,购买其字帖,可按笔画,结字,章法等逐一学习,最好可以每日定时定量去练习以至养成习惯为佳。
书法的学习在前期是无趣且需要大毅力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务必坚持不懈。
三:提高以及养成自己的书体特点。
当你可以背临字帖中的文字时,那么你的第一阶段就完成了,届时可以将此书家的其他同字体作品找来进行一一学习,待楷书学成,届时可以涉及行书、草书(篆书与隶书的学习一般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有时为了中锋运笔等会进行一段篆书的学习等等)。
待此书家书体学成即可博览众家,取其精华融入自身书写中,与阅读诸多书法理论书籍,如此专业可成矣!
四:功夫在字外。
书法艺术成大家者,其所涉猎学科之广知识之丰富有时会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诗词、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学、杂学等等须多加以学习为是。
链接:
提取码: icvc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实用价值外,更兼有艺术价值,因此书法作品常与绘画并举,是我国文化的资产,这里有零基础也能学好的书法课 ,15天轻松写出漂亮人生!
你好,
练习书法:首先从临帖开始。一般是从楷书入手,楷书主要主要为欧阳询、颜真卿、柳宗元三大风格流派,欧体结构章法稳健,具有建筑美,但也是较难入手的;颜体笔法雄厚古拙,书写更加“随心所欲”;柳体纤细俊美,骨力遒劲。对于字帖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书体的喜好以及性格特征来选择。在楷书的基础上练习行、隶、草、篆。当然,若有特殊喜好,也可任选一体习之。古人云:学其上者,而得其中;学其中者,而得其下。总之,在选择字帖或学习对象的时候,要提高自己的眼光,学其上乘。
此外:自学可临帖,在线视频教学等;若拜师学艺,将由老师安排教学计划。
以上种种,贵在坚持,所谓拳不离手,去不离手,书法更应该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时间读帖与练习。然,终有所成。
练习书法排行前几位最苦逼的事情:
1、字帖多如牛毛,无从下手。
2、练了很久没有进展。
3、苦于没人指导,无法分辨丑书。
……
初学练书法可以使用凹槽字帖吗?用透明纸描红行不行?
No!
什么是好字帖?
1、能推动练习者动脑的字帖。描红和凹槽字帖,一脱帖就打回原形。
2、能归纳总结的字帖。2500种常用汉字总得有规律可循吧?
3、能让练习者尽快脱格的字帖。使用米字格和田字格目的是为了脱格,应试者必须要适应口字框和横线格。
4、能随时随地解决疑问的字帖。用手机一查,3分钟便知字的间架结构、占格情况、运笔顺序和常犯错误等。
说这么热闹,是什么字帖?这里有做广告的嫌疑,私信吧。
秀墨斋--中小学硬笔书法启蒙者
自学也可以。先从楷书临帖。
三、文化陌生人余秋雨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笔墨祭
余秋雨
①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②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沉浮,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浑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即如秦桧、蔡京者之流,他们的文化人格远比他们的政治人格暧昧,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③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就不可能是赵孟。赵孟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只剩了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④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溶化的结果;已经汇聚、溶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还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⑤“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所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也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得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却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⑥这就是可敬而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统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1.第②段中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浑沌的秘仪”一句,联系全文,“吐”“纳”的具体含义各是什么?(4分)
2.第④段开头说:“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其中“这个论断”指的是什么?(2分)
3.试对第⑤段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概括。(2分)
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中说的“中国文化”,不单指书法艺术,文章的观点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艺术。
B.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是曲折错综的。
C.傅青主认为,赵孟的书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
D.末段说:“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其中“华丽的重担”这个比喻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E.这篇文章,作者旨在说明:个性人格在社会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作用下,虽没有完全消失,但要保留却很艰难。
答案:
二、1、“吐”的含义是: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个性、风格;“纳”的含义是:吸收优秀的文化传统。(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从全文角度出发去答题。要找出哪些是例子,哪些是论述,然后根据论述归纳总结。每项1分)
2、过于纯净的赵孟就不可能是赵孟。(意思对即可得分。解析:“这个论断”指代前文说的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见解,只要略加归纳即可。)
3、书法家高峰迭起之后,(1分)子孙们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干系。(1分)(解析:这里是考查归纳信息的能力,本段中的一个主要意思是谈书法的继承与创新问题,重点是谈创新难的问题,再根据原文的语意归纳。)
4、CE(解析:C项“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不是傅青主所认为的;E项“个性人格”理解不对,文中的“个性人格”是指中国文化的个性人格。)
-
兰亭奖获奖名单? 一、金奖3名 书法创作方向2名: 王玺(上海) 崔寒柏(天津) 理论研究方向1名: 孙慰祖(上海) 著作《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 二、银奖5名 书法创作方向3名: 谷松
-
菏泽书法谁第一 菏泽最专业的书法培训班 菏泽文化艺术馆你知道不??那里你可以问问,王建生还可以,虽然不是第一,但是教小朋友还是有一套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谁是第一是不好
-
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
-
一、天下前三行书是哪三位书法家的作品 天下前三行书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家的作品。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丛慧》,以及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