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旧体诗词无法实现当代复兴?
一种文体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决定的。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也辉煌于那个时期,当然也属于那个时代。
魏晋诗歌遭遇了思想开放经济发达的唐朝,便跃上了顶峰,格律诗出现了。形式上完备,内容上丰厚,思想情感上纤毫毕现,后代无法逾越。
到了宋朝,文人骚客做出了大胆而且成功的尝试。突出格律的限制,并且固化格律,创造了更适于咏叹的句子长短不一的词。国家积贫积弱,民众一直生活在恐慌与艰难中,文人也大多难以在朝堂与官场上尽情释放自己,淹蹇者多,宋词便成为了社会的呐喊,也是宋朝历史整个过程的咏叹调。
到了元朝,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社会控制得以舒缓,市场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心理上的放松,导致文学形式上对宋词的突破,于是出现了可咏可说,形式自由,内容雅俗共赏的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旧体诗歌的代表,产于那个时代,兴盛于那个时代,也属于那个时代。它们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萃,作为一种独特的美存在,会永久地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美好的体验。
现在让它们复活,可以说所有的作品都是狗尾续貂。还不如让她们静好,洗尽铅华,光照古今中外,大放异彩!
有人说要"复兴旧体诗词”了吗
-
《仙萼长春图》之六清郎世宁绢本设色纵33.3厘米 2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曾经有人说,郎氏的花鸟画可以作为生物课挂图,与真的活物无一丝差别,这绝非夸张。郎世宁一生差不
-
《仙萼长春图》之一清郎世宁绢本设色纵33.3厘米横27.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是郎世宁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画面非常写实,笔致工整而有突兀感。此图工笔设色,充分体现了
-
《菊花红叶图》清陆达绢本设色纵167.8厘米横46.9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画构图平稳、平而不板,赋色明艳,艳而不俗。图上绘秋天的黄栌,在秋风中日渐火红,金黄的菊花与黄栌的红
-
《竹荫西犭灵图》清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246厘米横133厘米画面主体是一只西方品种的良犬,身量细长,目光机警而温和,作者刻画得极其细致,连眼睛中的细微明暗变化,犬口部细细的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