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美术 > 美术动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

时间:2022-12-08 16:22:52 浏览: 259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

(1)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抒发了作者旅居他乡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等)的心情。(第一问:虚实结合,1分;具体分析2分。如果学生答“借景抒情”,并举出诗中的意象加以分析,可酌情给分。第二问2分,“旅居他乡”等具体原因1分,思想感情1分。)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分)

两首诗均在萧飒的秋天里借景抒发了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的孤独悲凉之情。但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的郁闷这层意思,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杜诗则流露了自己多病之症,独登台的凄苦,“悲”“独”二字大为传神。(相同点和不同点各2分。学生需对比“异乡”“作客”,“常”与“多”等来分析)

(1)首联写初醒,山风、秋、夜、灯、凉都是室内所感觉到的(这是天气之凉)。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颈联是所见。作者用“江”、“白”、“痕”、“苍”等字把左右上下写得混沌一片,既符合当时的时令天气,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更符合他苍凉迷茫的内心世界。(这是心境之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

诗人从故乡出发,至杭州、苏州、润州、镇江等地旅行。诗人到达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正值深秋,回想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篇。(创作背景)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同:林诗在景物的描写上,与杜甫诗颇有相似之处。两首诗均在萧飒的秋天里借景抒发了自己长期飘泊在外的孤寂之情。不同:前一首多了万事不如意的郁闷之情,并写的含而不露;后一首则流露出自己年老多病,独登高台的凄苦。

二、哪里可以买到正规yonex的网球拍(最好在杭州本地的)

下面是我在yonex中国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的杭州市所有官方指定yonex专卖店。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苏创体育店 杭州市滨江区春晓路430号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店 杭州市武林广场1号杭州大厦D座4楼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夺采杭州大厦店 杭州市武林广场1号五楼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杰力萧山店 杭州市萧山市市心南路398号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夺采武林银泰店 杭州市延安路530号七楼

华东 浙江 杭州 杭州园园综合商店 杭州市体育场路155号

三、怀化鲁班雅苑华楼5楼D座

到三中下往前面走走就到了,有一条路下去的。看到天龙御园了就好办.很好找的

.

四、“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这里的“重门”怎么解释?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这里的“重门”意思是为层层设门,其含义同以下这些古文相同:

汉 张衡 《西京赋》:重门袭固,奸宄是防。

晋 左思 《蜀都赋》:华阙双邈,重门洞开。

唐 杜甫 《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五、对联华楼落成满堂春,新居焕彩盈门秀,什么意思

这是一幅乔迁新居的对联。主要指的是新房修建成功,满堂华彩,春意盎然,乔迁之人光彩焕发,频态轻盈,心情愉悦。

其实最主要的是图个吉利。愉悦的心态是吉利之源,欢庆的对联也是好的心态的表现。

六、南京牌楼巷47号国华大厦

13路,莫愁路下往西走,或者汉中门下往东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尊重艺术,诚信立足”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网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欣赏性,手绘字画都是

  •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10篇

    【 #一年级# 导语】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让他的自我表述能力的一个进步,学好作文,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更能熟练、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更加成熟的理念。

  •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1、白云乡 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擅长誉兄链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

  • 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一、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500元左右。 非名家,仿的少,不需要鉴定的。 二、某画家创作了一幅作品,画家将美术作品原件出售给了某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