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美术 > 美术动态

乍启典的人物生平

时间:2023-04-01 03:48:12 浏览: 119 作者:笔墨纸砚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乍启典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曾写诗回忆道:“三八冬日拂晓天,一声巨响震心寒。闪光四射飞弹片,乌烟一团爆铁丸。蔡家园里树削半,窦氏门中人嚎惨。如此‘东亚共荣圈’,那知狄城尽齐田!”16岁的乍启典被日寇抓去当苦工,在枪口与皮鞭下强迫修炮楼,他饱尝了亡国的悲哀,也激发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禅衫爱国热忱,这些都体现在他日后的画作之中。18岁时,乍启典借阅通读了《板桥集》。他把郑板桥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自己做人、学习书画的座右铭。他不仅揣摩出了板桥书法的奥妙和“燮以书之关钮入画”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郑板桥关切现实,同情人民,忧世疾俗的思想境界,真可谓受用终生,一直到他晚年的画作和题诗,仍可窥见一斑。板桥笔下的劲竹精神激励着他,在他所钟情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来,成就为一个有节有志的画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腥风血雨的年代,苦寒磨砺的环境,聪明绝伦的才思,向望艺术的追求,使乍启典从青少年时代就形成了仁义忠贞、爱憎分明的品德,厚德寡言、内向多思的性格和勤奋好学、执着敬业的精神。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教诲点拨,加之他用心思索,心领神会,渐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随着绘画技艺的长进与木工制作的实践,乍启典20多岁时就成为名闻家乡小清河两岸能书会画、细雕巧镂的民间巧匠。正如他的自题诗:“白纸一张生农村,家贫辍学做木人。痴爱书画苦无导,师法造化自耕耘。” 新中国诞生给乍启典的艺术生涯带来了光明和契机。解放翻身后,他即到高青的新兴服务组(实为美术服务组)工作,他怀着极大的喜悦和满腔的热情,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新社会、新生活。他的《婚姻法》兄袭启组画在高青城乡巡回展出,效果极佳。1950年,28岁的乍启典以本县名人身份,光荣地当选为高青县首届人大代表。1953年,他在县建筑公司正式参加工作。1955年,他以美术形式宣传水利建设和扫盲工作。这期间他认真学习了艺术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和门采尔素描,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础。

1958年,乍启典调入惠民地区农业展览馆,任总设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地设计绘制各种专题的展览图板、灯箱、景盘、电影宣传画、舞台布景等。为了绘制8米见方的巨幅宣传画《霓虹灯下的哨兵》,他力挥彩笔,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任务。在这期间,他在麻布、木板上挥洒油彩、水粉,游于其间,其乐融融。工作之余他就潜心研读历代名画佳作,远学宋元山水的严谨笔法,近学明清诸家恣肆豪放之神韵。他面对一幅幅传世杰作,心慕手追,废寝忘餐,研精钩深,穷幽极微。他崇尚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传统型大家名宿,还对徐悲鸿、张大千等融合型大家在吸收西方素描、构图、油画、水彩的艺术处理上研深覃精,细究中西结合、古为今用之深蕴,博纳余韵流风之精邃。他既追探前人的成功之路,更学他们把“心、情、意、志、魄”熔于一炉的艺术创作境界,羡如打造着攀登艺术殿堂的阶梯。 进入60年代,他的艺术创作日臻成熟,先后任惠民地区京剧团、人民剧场、虹光影院美工。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一批以工农业生产为主要题材的作品。

1964年,乍启典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多次步行到道旭码头写生,上渡轮体验生活,与船工交谈,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回到家里搞创作,经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一幅反映热烈生产景象与劳动者昂扬风貌的巨作《道旭渡口拖运忙》在斗室中问世,一举入选华东地区美展。值此他结识了傅抱石、亚明、方增先诸位画坛名家并得到了他们的赞赏。之后,在陈维信的鼓励下,他又去地区油棉厂、邹平白云山体验生活,灵感涌动,创作了反映鲁北棉花大丰收的喜庆景象的《银山朝晖》,受到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首肯。以上两幅作品,同时入选1965年全国第四届美展。当时山东只有9幅国画作品入选,而他一个人就被选中两幅。乍启典在全国崭露头角,名震中国画坛,令美术界刮目相看,省内外美术界盛赞“乍启典喜跳龙门”。才智与磨砺、勤奋与拼搏,造就了乍启典这颗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而跻身于全国画坛的新星。

十年浩劫,乍启典也受到冲击。但他没有蹉跎,常邀几个朋友在一起谈画论艺,互相切磋,相益相得。木匠出身且有一技之长的乍启典仍能参加一些有益的书画活动。1970年他参加了全国农展馆模型制作,10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典礼。1971年,乍启典调惠民地区群众艺术馆,任美术创作员。他的《育新苗》曾在省5种报刊上发表;《盐港海风结晶天》、《驯渡天堑》先后参加省美术展览。即使在动乱年代,他仍然贴近群众,深入生活,笔耕不辍,实属难能可贵。笔随时代墨彩扬辉。

1978年,“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也吹暖了画坛。年近花甲的乍启典老师焕发了艺术青春,他饱沾着时代的浓墨重彩,创作了《春满人间》参加了省美展。此后,拥抱祖国的春天,描绘祖国的春天,讴歌改革开放,成为他创作的主题。在出席省文联三届三次扩大会议上,他与于希宁、黑伯龙、张彦青等合作了《东风浩荡百花齐放》、《泰岱迎朝晖》等4幅巨作。 乍启典老师退休后,专心攻研大写意花鸟画,出现了一个创作高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秋鹭》、《中药花卉》、《遐龄》、《枣芽发》、《鹿鸣鹤伴山》、《五月榴花照眼明》先后参加了省内外展览。1980年《旭日东升》、《熊猫》赴日本展出。同年10月27日,省电台《今日山东》播出《功精力勤出佳作――记老画家乍启典》,山东画坛遂有“南王(小古)北乍(乍启典)”之称,足以说明乍启典的影响和在画坛中的地位.

笔随时代、扬善刺恶是乍启典自学成材的途径之一。笔墨合为时而著,书画合为事而作。文学艺术工作者,在推进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肩负着重大的职责,要歌颂善美,反对丑恶,他在默默地实践着这一新时代的文艺思想,以激越的笔墨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反映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这种时代情怀融入笔墨,又促进了他的艺术进步。他有不少作品以表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为主题,讴歌新风,针砭时弊,故能使人透过画面,体味其深藏的底蕴。画家把开口大笑的石榴和延安窑洞构入一图,歌颂延安精神光芒四射、硕果累累。1986年为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作《松鹰》,1987年为新四军纪念馆作《双鹰图》。1988年建军节,他从沾化边防慰问子弟兵将士,有感而作《赤柽柳》图,一饱经风霜生长在盐碱地里的柽柳树桩坚韧的迎风而立,花繁叶茂,筋骨凛然,题诗曰:“身处盐碱地,荒寒乐自然。刀斧全无顾,春回我又还。”高度赞扬了保卫渤海边疆不畏艰苦的边防战士。画家的《铸剑斩暴》抒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豪情壮志,痛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创作《苏武牧羊》时,他记起了青年时代被逼迫在魏家堡给日本人修炮楼的严寒与屈辱,他把苏武安排在羊群中,以屈蹲的姿势持节遥望南天,形象刚毅,表情深沉。威武不屈的气概,风雪交加的环境使画境更加动人,比历代画苏武昂首直立的形象更生活化,更有感染力。 香港回归中国,乍启典创作了16幅国画参加了中央暨四省文史馆庆香港回归联展、省政协纪念刘邓大军突破黄河50周年书画展等多项活动。乍老师亲自携画到菏泽画院参加了山东省市地政协书画联谊会迎回归书画展。他的国画《同本异彩》以大写意的笔法,浓墨重彩,一株牡丹枝繁叶茂,同时盛开红白两色花朵,栩栩如生。老先生向参观的领导和同仁们介绍说;“画花卉表现政治命题是比较难的。我画的一株牡丹绽开两色花朵,一是象征祖国与香港根根相通、心心相连、密不可分的华夏情怀;二是象征香港回归祖国后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三是象征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宏伟蓝图的勃勃生机。”与会者都对乍启典的大作立意之新颖、构图之大气、笔法之老辣所折服。在沿黄市县政协庆归书画展中,他匠心独具,泼彩盛开的杜鹃花组成祖国地图形状,一轮圆月当空照耀。老先生在画上题诗曰:“莫忘历史鸦片战,泪血染成红杜鹃。今日香港归祖国,共庆民族大团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尊重艺术,诚信立足”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网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欣赏性,手绘字画都是

  •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10篇

    【 #一年级# 导语】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让他的自我表述能力的一个进步,学好作文,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更能熟练、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更加成熟的理念。

  •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1、白云乡 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擅长誉兄链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

  • 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一、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500元左右。 非名家,仿的少,不需要鉴定的。 二、某画家创作了一幅作品,画家将美术作品原件出售给了某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