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臣《画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欣赏

周臣(约西元1460至1535年后),字舜卿,别号东村,鹅场散人。吴郡人(今江苏苏州)。画山水师陈暹(1405-1496),得宋人法;擅摹李成(919-967)、郭熙(约1001-1090)、马远(活动于1189-1225)、夏圭(活动于1180-1124),用笔精熟。又兼工人物,无论古貌奇姿,或绵密萧散,均能各极意态。
《画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图中绘四个人物——一个成年男子和三个男童。位于左方的成年男子,可能是被庭前捕捉柳花儿童的喧闹声惊醒,睡意全无,步出草庐,被儿童戏耍的情景所吸引。只见他头戴文士之冠,身穿白色长袍,长髯飘胸,浓眉凤目,双手自然轻松垂放,俨然一位怀才不遇、无缘仕途的高士,悠闲自得。从他的眼神上看,好像注视着捉柳花的孩童,又好像另有心事,漫随着花飘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三个尽情玩耍的儿童,虽然都在捉柳花,但是因年龄不同,姿态也各有所异。身穿蓝色衣袍者,身体较高,年龄相对大些,头朝天高高仰起,两眼紧盯着飘飞的柳花,右手拿着扇子,在不停地扑打。另外两个儿童个头和年龄相仿,其中一个身穿橙色衣袍,双臂张开,双膝微弯,欲跳跃捕捉前方飞舞的柳花。另一个儿童身着短裤和红色肚兜,单腿跪地,两眼注视着前方飘然而落的柳花,连忙用双手捕捉。画家匠心独运,以身高和服饰的不同区分儿童的年龄,让读者一目了然。三个儿童都戴有手环,穿蓝袍者仅右手腕戴了一个,其他两位儿童双手都佩戴了手环,而穿肚兜小童并且还戴着脚环,赤着脚掌,从这个细节可知肚兜小童年龄最小,且在家里很受宠爱。
在整个画面的环境描写上,画家笔墨浓淡适宜,详略得当,由近及远,融山水人物为一体,使全图显得幽邃清旷。寥寥数笔便将远处背景的崇山峻岭勾画得壁立千仞,巍峨壮观。近景为山谷一隅,悄然屹立的巨石后面露出茅轩草庐的一角;房后的柳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枝条舒展自然,婀娜多姿,树叶嫩绿欲滴,疏密有致;一侧的芭蕉碧绿苍翠,绿阴映衬到纱窗上。山间青草萋萋,绿树成阴,呈现出初夏时节草木吐绿的勃勃生机。
明代画家周臣,江苏苏州人,擅长画人物和山水,取法宋元各家,尤其受李唐、刘松年影响最深。其画法工细,章法严谨,融“院体画”与“文人画”于一体。他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出两个流传千古的画家,即唐寅和仇英,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周臣的这幅《闲看儿童捉柳花诗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值得一提的是,仇英也有一幅《捉柳花图》,充满着浓郁的田园诗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自然界的花鸟动物,其动态、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怎样去描绘才能使之适合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之中呢?前人在花鸟画创作实践中对于花鸟画的立意、构图、用色用笔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
-
海派名家真迹,与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齐名,越看越有功力 ...
朱偁(1826—1900,一作1826—1899)清代画家,早岁名琛,后更今名,字梦庐,号觉未,浙江嘉兴人。事迹收录于《海上墨林》、《桐阴复志》、《近代六十名家画传》 。朱偁是“海派”画家
-
谈中国画的创作规律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从西学东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多年。这段时间对于中国话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大的争议,近现代的中国画正式
-
画虾所需工具:中号提斗笔一支、清水笔一支、大号勾线笔一支、小号狼毫秃笔一支。一得阁墨汁、好生宣、调色盘2个。一只水墨虾的画法共有42笔。一、头胸部画法(1-5笔)具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