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为纯粹的书法艺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谢悟空问答邀请:
文字作为纯碎的书法艺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字从秦朝以前的称为古文字,从汉朝隶书以后称为今文字。从殷商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直至秦代小篆就产生了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称为中国书法的古书体。其风格浑厚苍茫,宛转流丽。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称为今书体。隶书盛行于两汉,有粗犷的豪气。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其大气磅礴的气势,端庄宽舒的风格。行书有晋朝王羲之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气流暢,各显风姿。草书,有《二王》孙过庭等,特别张旭,怀素把狂草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中国文字纯碎的书法艺术开始过程。浅见请捐教。
文字的书法艺术的开始,这有一个解释是从文字发明开始就有了书法艺术的创造。
从南北朝到唐朝,楷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二者风格差异较大?
谢谢邀请。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代表体系是魏碑,又因为北北朝时期的魏碑更成熟、更有代表性,所以魏碑又成为北碑。北碑,严格说也是楷书。
魏碑是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过渡书体我国的书法文化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隶变,一次由篆书演变为隶书,一次由隶书演变成楷书和草书。
隶书向楷书演变,首先经过魏碑阶段,进而过渡到楷书。
所以,魏碑既带有隶书的特征,有具有楷书的意味。
魏碑同唐楷的主要不同点魏碑既然是隶书的过渡书体,它同成熟时期的楷书,即唐楷就有许多差异。
1,波磔笔画比较夸张,尾部明显上杨,还具有隶书“雁尾”的样子;
2,竖撇笔画比较夸张,往往仍然写作竖弯,不似楷书那样流畅简洁,也带有隶书的特征;
3,横折笔画不同于唐楷,往往不用顿笔,而用圆转笔法。
南北朝时的楷书以魏碑的形式存在,它是隶书向今楷过渡嬗变的时期。而唐代则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先说说南北朝时的楷书。
“北朝墓志与南朝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分势的消长。南朝真书当时南方民间心风的影响,力去分势;北朝真书仍收中原旧习,大多尚具分意。”
北朝因缺少精研书法的文化氛围,仍继承了汉代重视碑刻的传统,将新兴的楷书应用在碑刻上,此时魏碑表现的是粗犷、雄强的风格体貌。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就是魏碑的代表碑刻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精严而富于变化,格调高古二韵趣横生。
而在南朝,更注重才调性情,以帖学发展为主,表现的是一个高贵脱俗的“韵”字。其中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将文字进行改革,追求的审美崇尚自然、直率而又富有野趣。
到了隋代,北碑与南帖并存,南帖北碑趋于融合,以《董美人墓志》为代表。
▲《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从字体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也可以看到外方内圆的用笔。
书法发展到了唐代时,审美追求“尚法”。唐朝对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当时书法以南帖为正宗主流,同时融入北碑,使南帖遒丽的风格中糅合进魏碑雄强的风骨。其中,唐楷最有代表性的书家是欧阳询。他的书法法度严谨,笔力险峻,同时融合了魏碑刚毅朴茂的特征。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用笔方整、紧凑,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
以上是魏碑到唐楷的大致演变过程,从中可看到这一时期楷书由一种不成熟的书体逐渐成熟的过程。
总体而言,魏碑趣味性强,风格各异,但各种写法尚不成熟。而唐楷则发展成熟,法度严谨,但也逐渐失去变化与上升空间。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
匿名2023-09-14 13:50:01每一段都让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
1.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1. 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
-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线条还是结字或者章法布局?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章法布局。 毕竟书法是书法毁并的艺术。没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而字有笔画和结构。每一告春笔,每一个字的
-
首先对你弟弟得了肝癌表现惋惜。 肝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新患肝癌55 %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全国
-
画国画用什么样的毛笔最合适 学画花鸟,对于毛笔的挑选,我觉得没有特定的用什么好,比如说我画竹子我竹竿用的是狼毫的或兼豪的,这样的笔弹性好画竹竿有力度,但是不能过长,太长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