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对联顺序(书法理论对联)

时间:2024-02-05 02:12:01 浏览: 189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对联顺序

左右是指面对门的时候人的左右。

首先要分清上联和下联,简单地说:

上联最末一个字的读音是上声(第三声)或去声(第四声),这叫做“仄声”字;

下联最末一个字的读音是阴平(第一声)或阳平(第二声),这叫做“平声”字;

1,传统的对联帖法:

上联帖在右,下联帖在左。

横批帖在门上正中,横批必须从右向左写。

2,现代的对联帖法:

先看清横批是从右向左写还是从左向右写的?这两种写法目前都很常见。

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写的,对联就应该上联帖在右,下联帖在左;

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左写的,对联就应该上联帖在左,下联帖在右。

帖对联的原理是根据同一件书法作品应遵从统一的阅读习惯,

我国古代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向左写,因此上联要帖在右边,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从左向右写横批,上联就应该相应地改帖在左边,这样阅读起来才顺当。

我建议你的横批“吉祥如意”从右往左写,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贴在右边,

写联“ 万紫千红永开花”贴在左边。

这样贴就不会有任何人质疑。

二、对联,和顺门第添千喜,吉善人家那万福。那边是左

上联头二字宜平声,下联末宜取平声:

祥和门第添千喜,

吉善人家拥三多。

新年快乐

三、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99幅

学梅傲雪,效竹虚心一帘花气,四壁书香友天下士,读古今书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精神万古,气节千秋知足常乐,无欺自安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白云洽意,清泉洗心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志比秋霜洁,心随朗月高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斯文在天地,至乐穷山林文品清时贵,功名晚节难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名利淡如水,事业重于山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心平风浪静,志远海天宽玩物志多丧,惜时业早成不随时俯仰,自得古风流长养浩然气,静观无字书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俯仰终宇宙,怀抱观古今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书以静而寿,诗为心之声清明争丽日,大节若灵光立志言为本,修身行在先终身争一息,每事学三思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襟怀宽如海,处世乐无穷处众言行正,为艺德才称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立品同白玉,读书道青一至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人生当知自足,静修可与贤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贤者虚怀若谷,仁人习静如山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静坐自然有德,虚怀初若无能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一年之计春为早,千秋事业志当先此地有高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同兰静在春风闲中立品无人觉,澹处逢时自古难山不齐天无异趣,人能尽己自虚怀万古在怀日有得,一生知足天与游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虚心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学问多自虚心得,风物长宜放眼量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无易事则无难事,有虚心方有实心一物不知深为耻,遇人而问虚以心流水情文怀作者,崇山灵竹契风人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感遇咏陈生古趣,清言同乐畅天怀古趣每于弦外得,风流或少世人知清幽自信得天放,情抱固知于世殊人各有能我何与,身所未得心难安无事在怀无极乐,有长可取不虚生此人如碧梧修竹,其志在流水高山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尽陈古事观同异,立志直与青云齐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宽者高就已然情知未来事,于独居地见大众心高情若云朗抱如月,和气当春节清为秋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清品犹兰虚怀若竹,朗怀映日和气当春竹柏旷怀心神共远,智仁雅乐山水同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书破万卷神交古人补:天朗风和兰亭序雅 水曲林茂鹅池洗砚

四、精编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 目录

《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古诗集句篇)》内容为:书法学习,视为正统,当从历代名碑名帖入手。对某名家法帖碑书临摹到一定程度,明其运笔、结字等法理后,就应逐渐应用和创作。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对联、条幅、横幅、中堂、扇面、册页和手卷等,都是传统书法艺术的瑰宝。对联字数简约,章法简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形式,因而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初涉创作的首选,不管是对专业还是业余的书法学习者来说都备受青睐。对联是讲究对仗的独特文学体裁,历史悠久,雅俗共赏,文人好悬挂书斋雅赏自勉,百姓爱贴门户庆喜纳福,因而对联还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将历代书法名碑名帖集字对联佳作编辑成书,使书法艺术和对联艺术相得益彰,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这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

五、对联种类有哪些?举例个子。谢谢。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宋玉刚《晨悟-变通》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