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月出惊山鸟”的诗句?

时间:2023-08-04 05:49:09 浏览: 124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月出惊山鸟”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二、有关怀古之兴,兴亡之叹的古诗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三、求高手帮忙解签,是首古诗

求签,一签本问一事,我把你问的事业和姻缘比作问前程。此签称心中之事,可藉托别人玉成,看是难事,但成就毕竟超越古人,婚姻也美满(杏元超过昭君)。欲速成其事,可借助“百物相生”的道理去操行。

【诗解】

折杨插柳寄行人 - 寄籍你的希望在行人身上(折杨插柳,意为欲成之事;行人,古来有媒人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其他人,甚至不是陌生人) (指你的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或有委托别人帮忙,如请人说媒)

百物相生共一春 - 很多生物在春天共同生长,形成春天的景象 (共一春,预示好的现象;和前句联合起来,意为要成就的事,应靠大家相谐相生、共同创造)

不看螟蛉曾有子 - 不要说螟蛉昆虫曾经有子 (相信诗是在寓意事虽难但可成)

杏元和番过昭君 - 犹如陈杏元(看“杏元和番”节)的婚姻比王昭君的婚姻美满。 (指会有美满良缘)

【行人】

解释

1. 在路上走的人。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只见这一条街上,……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

2. 出外打仗或远游的人。唐˙王建˙望夫石诗: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3. 使者的通称。荀子˙侈靡:行人不可以有私。不有私,所以为内因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4.媒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

5.职官名。掌朝觐聘问,接待宾客之事

【螟蛉】

mínglíng

[adoptive child]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周侗年迈,巴不得将平生一十八般武艺,尽心传授与螟蛉之子。——《说岳全传》

【杏元和番】

杏元和番又名二度梅。描写唐朝奸臣卢杞谗害梅良玉全家,梅良玉逃奔其父之友陈姓家,与陈女杏元订了婚姻。卢杞又唆使唐帝遣送杏元出塞和番。陈杏元与梅良玉忍痛分别,行至落雁坡,投涧自尽。神风把她吹到河南节度史邹伯符花园中,被邹收留,后与梅良玉重圆。

四、帮我找找诗词

出自《诗经·小雅·庭燎》 从三首歌的选词来说,有一些共性:偏爱古代诗词文学中的一些常用景物词,如雨,风,水,花,雾,月,影,窗台或朱窗,阁楼,门等具象的概念,还有感慨,叹息,琴声,天涯,岁月,等待,香气等通过听觉,嗅觉感知的抽象的概念。这些词语的使用离不开典故的大背景文化。如“沧海,燕归来,朱窗,阁楼,梨花,青苔,芙蓉水面采,帘外芭蕉惹骤雨,剪不断,花落人断肠,夜未央”,都是从古诗词中化入到歌曲所营造的意境里。

1.“沧海” 出自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经历过深广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歌曲则以沧海启开等待的恒心和坚定,等“燕归来”其实是等旧友的归来。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

2.“梨花和青苔”融合了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和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两诗中的事物,将哭泣的佳人比作梨花带雨,听到泪声却遍寻不见,只有孤寂的青苔在深林之中,那种落寞和怅然,尽显无遗。

3.“夜未央”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朱熹注说:“央,中也。”指还未到半夜。朱熹的解释应是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得来的。“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旗。”后两章中的“艾,尽也。乡晨,近晓也。”《广雅》曰:“央,已也。”指夜还未结束。都有夜深未尽之意。此外,《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此两处未央皆指未尽。《文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都是取了“央”字“已”的意思。无尽的长夜漫长的思念无奈的等待,狂风中只有身只影单,好不凄凉。

4.“帘外芭蕉”一句出自李煜词《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有芭蕉即有雨,且常常是“骤雨”,对于芭蕉的听雨作用,古代文人是充分了解并极力利用的,所以,对于愁情的渲染就不消费力了。

“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源于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只有这个“惹”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主动接触的行为,招惹之意,表明了主动的追求,热烈却仅仅是点到为止。

三 修辞创造的特效美。

谈到特效,在语言学中,恐怕没有什么手段能比过修辞的本领。只有修辞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语言文字,调度语言文字,在非常规的表述中,极尽描写之能事。修辞的运用,离不开语音、词语、句子,语言三要素之间的配合。这三首歌中,语音的节奏美、和谐美自不必说,单从句子的选词上和修辞格的使用上就可见一斑。比喻有:“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一如你初妆”后的“牡丹”,“嫣然一笑”的你“如含苞待放”;借代有“你的影子剪不断”,用“你的影子”来代指离愁和相思;对比有:“薄如蝉翼的未来”“极细腻如绣花针落地”的“秘密”,“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拟人有“天青色等烟雨”,“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雨轻轻弹”;拈连有:“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 小镇惹了你”同是“惹”,前者或无感情或无生命,而真正想说的却是自己追求的一份爱;通感有:“看不清对白”和“ 你无声黑白”,是听觉和视觉之间的移动和交换,“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则是用听觉的声音表示对“秘密”的心的感觉;映衬有:“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你却不回来”“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菊花残满地伤”,,一系列的景物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理感受,感觉的发展变化。正是以上这些修辞格加上句式变化的使用,使得歌曲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从而使意境更加唯美。

东风破 的歌词是根据苏轼的诗词改编的!!

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

奄奄门后 人未走

月圆寂寞 旧地重游

夜半清醒泪 烛火空留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君去后 酒暖思谁瘦

水向东流 三春如梦向谁偷

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

岁月流离 不解时候

仍记总角幼

琴幽幽 人幽幽

琵琶一曲东风破

枫染红尘谁看透

篱笆古道曾走

荒烟漫草年头

分飞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形容哈尔滨的雪景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关于鱼儿寄相思诗句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