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时间:2023-08-10 02:45:30 浏览: 259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黄庭坚此词作于戎州。作者在西南地区度过了五年的贬谪生活。这首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对被贬的不满心情。词前有一小序,申明作词经过。又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载,黄庭坚对这首词非常自诩,并说“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可见,这首词是有意学习苏轼《念奴娇》之豪放词风的。词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描绘开阔壮丽的远景:雨后天晴,虹霓出现,秋空如洗,山峦叠翠,状如修眉,一片仲秋景色,衬托出作者开朗与快意的情怀。“桂影”以下六句写初月东升直至皓月当头的过程,其中穿插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颇具诗意。末二句从月光转到美酒,为过渡到下片作好准备。下片即景抒情。换头三句点出时间、地点与人物,指出当时是在张宽夫园中与外甥辈欢聚游乐。“共倒金荷”三句借畅饮寻欢暗中反映贬谪万里之外的困顿。“老子平生”六句写心情的旷达并借笛子的吹奏来表达内在的抑郁不平。但是,词人并没有被贬谪期间的愁苦情绪所压垮,也没有一味地牢骚不平,而是努力将自身融入自然和音乐,求得身心的解脱。这首词具有一种抑郁深拙与达观豪迈交织在一起的风格。词写仲秋景色,却没有古诗词中寻常可见的“枫林”、“落木”之类的衰飒景象,有的只是“断虹”、“秋空”、“万里青天”、“一轮玉”、“森木”等等巨大的、色彩鲜明的客观景物。面对这样一些经秋雨洗涤的自然景物,词人又怎能不胸胆开张、精神饱满呢?这样的景物与达观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这首词苍劲、乐观、豪迈的风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说:“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夏敬观《手批山谷词》说“山谷重拙”,这些特点,在这首词里都有所表现。

二、黄庭坚的水调歌头中前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

三、“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有何妙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写于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贬所。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它都赢得了读者心灵的“同频共振”。据说苏轼颇爱词的结尾两句,尝自书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诗人玉屑》引《冷斋夜话》)黄庭坚虽对“斜阳暮”三字重出略感遗憾,却也赞叹:“此词高绝。”(《苕溪渔隐丛话》引《诗眼》)而清代的陈廷焯则着以“犹为入妙”的评语(《白雨斋词话》)。可见其艺术魅力是如何经久不衰。

词一开篇,便展示了一个令人伤心惨目的朦胧世界:雾气弥漫,月色凄迷,以至楼台与津渡都隐没不见,除了朦胧一片,便是一片朦胧。这不能不使登高远眺的作者产生归路茫茫之感。他想遁离这纷争不止、忧患无已的人世,然而,“桃源望断无寻处”,哪里有他所殷殷向往和孜孜以求的世外“桃源”?“望断”二字,写出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的锲而不舍的寻觅、追求以及这种寻觅、追求之徒劳。其实,即便真能寻觅到“怡然有余乐”的世外桃源,作者以一介罪臣的身份又岂能高蹈而去?不是吗?他心寄桃源,却身系孤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曰“孤馆”,其孤苦、寂寞之情已见,而“孤馆”,为“春寒”所锁,则又添了几多幽冷、几多凄凉?不仅如此,此际恰值薄暮时分,更有那杜鹃啼归,其声哀切;斜阳西沉,其色惨淡。氛围若此,仕途顺利尚能忍受,何况被冯煦称为“古之伤心人”的逐臣呢?这里,“可堪”二字下得何等滞重!它如泣如诉,既是无奈之极的怅问,也是沉痛之至的叹息。难怪王国维会觉得“凄婉”犹难尽其概,而要目之为“凄厉”了。

如果说上片着重以景传情的话,那么,过片三句则改为借典喻情。“驿寄”句化用南朝陆凯故事:陆凯与范晔交好,尝自江南寄赠梅花一枝,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便是“寄梅”的由来。“鱼传”句则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所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实际上是喻指友人频频来信慰解。天涯知己,互通款曲,这本不失为人生快事之一,但作者因久经压抑,胸中的愤懑郁结已深,很难排遣,所以,友人的慰解非但不能驱散包裹着他的浓重的愁云,反倒更勾起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迁谪沦落之恨。“砌成此恨无重数”,这“恨”,岂不正是指迁谪沦落之恨?“无重数”,既是极言绵绵此恨的漫无边际、渺无绝期,也是暗示:在这迁谪沦落之恨中,糅入了多种复杂的成分,它包括理想受挫的忧愤、同志星离的悲伤、有乡难回的感慨等等。而一个“砌”字,则妙在化无形为有形,使其“恨”成为可以触摸的实体,不仅作用于读者的感觉,也作用于读者的视觉。结尾两句于极度愁闷中忽发奇想,埋怨江水无情,益见沉痛。“郴江”,发源于郴州东面的黄岑山,北流至郴口,与耒水会合后注入湘江。“幸自”,即本自;“为谁”,意犹为什么;“潇湘”,是潇水与湘水的合称。在作者看来,郴江本当始终环绕着郴山而流,如今它却北入湘江,一去不返,个中情由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郴江未必真有心会舍却郴山而去;之所以径去不顾,乃是造物主使然。既然如此,无情的与其说是郴江,莫若说是造物主。因而,“为谁流下”云云,岂不也可视为作者对无情的造物主一种究诘?“郴江”在这里无疑具有象征的意蕴:在作者对郴江故作不解的诘问中,分明倾注了他自己离乡远谪的无尽怨愤。苏轼对此词大为赞赏。全词音调之凄厉,犹如萧瑟秋风中折翅坠地的孤鹤的哀唳,使人读后低回不已。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形容哈尔滨的雪景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关于鱼儿寄相思诗句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