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求以,青,春,小,酒,欢,乐,多,七个字开头的诗句

时间:2024-01-26 23:55:55 浏览: 85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求以,青,春,小,酒,欢,乐,多,七个字开头的诗句

青楼珠箔天之涯,

春风欲尽山花发。

小婢将行力未禁,

酒魔降伏终须尽。

欢游洽宴多颁赐,

乐工虽在耳如壁。

多是通州司马诗。

二、关于酒的诗句及其表达的情感

借问酒家何处有。--杜牧《清明》 逍遥

莫道农家浊酒混。--陆游《游山西村》 喜爱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钗头风》 喜爱

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临江仙》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看客,怡然自得。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忧郁

呼尔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失意时借酒消愁

白日放歌须纵酒。--王维《闻将军收河南河北》 轻松,愉悦

隔坐送钩春酒暖。--李商隐《无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话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豪迈

三、写酒的诗,及其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展开了其矛盾的心里斗争。

月影本是无情物,但为了及时行乐,也只能“暂伴”。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的一种心态。接着,对知己的渴望战胜了现实中的情况,李白在酒的作用下,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情形。认为月和影都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在“我”歌唱的时候月被我感动了,在我跳舞时,影也随我一起舞动。然在这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感到现在我们虽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醒来时便各自分开了。让读者也不由了产生了一种为其悲痛之情。

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当然,这里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终思想。这只是他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这也注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对出世入世的纠结。

四、酒字开头的词,表示没有比醉酒更好的事了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李清照的生活和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词作中写酒,写醉,写樽(酒杯)的词句多达二十二处,占她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四十还多。不管是琥珀,绿蚁,还是玉尊,酒盏,还是残酒,淡酒,都反映着李清照人生的起起伏伏:(一)酒助游兴李清照自少时便好山水,《如梦令》中就记载了她一段难忘的出游经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游园兴高,倾樽至酣,直至夕阳西下才摆舟欲返,哪知“沉醉不知归路”,误进一片碧叶荷花,纷嚷争渡之时,惊得鸥鹭四起惊飞。群聚出游,饮酒至醉,荡舟池塘,在理学气息渐浓的宋代,这绝非寻常女子能为之事,但李清照则从不拘于礼数,甘做刻板乏味的封建女性,而是任由己兴,时常为之,并且留下了藕花之中惊鸥鹭的不寻常回忆,其豪爽之情不亚于任何男子,最是让读者印象深刻。若非“沉醉”,岂有“误入”,岂有“争渡”,岂有“惊起一滩鸥鹭”?“沉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使得日暮溪亭、藕花鸥鹭、荡舟争渡兴致高至化境,非但醉了作者,更使读者沉醉。(二)酒浇离愁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甚笃,他们斗酒论诗,战棋听琴,共探金石,生活幸福美满,然而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还是被丈夫“负笈出游”的现实所打断,她不得不面临夫妇分离、重门深院、一人独居的生活。于是整日于“萧条庭院”中,“闷损阑干”,“东篱把酒”,“终日凝眸”,“离怀别苦”只能靠酒来略微冲淡。正如《凤凰台上忆》中所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丈夫已远,千万遍惜别也难留住,无心续香叠被,更无心梳洗打扮,只能终日凭栏思夫,凝眸怅惘,日日消瘦憔悴下去。一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让读者痛彻心扉,作者哪里是未干病酒,未曾悲秋,分明早已酒入愁肠悲秋至伤,但是醉酒悲秋皆是表象,实则是想念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惆怅难解所致啊。再看《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没有了丈夫陪伴,生活百无聊赖,于深院之中重门之后独作诗词,自饮冷酒,昏昏沉沉睡去,却又被春寒逼醒,暂忘的离愁在酒醒后更甚一分。酒浇离愁,仅仅是一剂阿司匹林,并非一到药病除的良药。(三)酒抒胸臆公元一一六二年,金兵南下,直攻建康,宋王朝遭受“靖康”大辱,南宋王朝怯懦退让,逃亡浙西,李清照限时安葬亡夫于建康,又随南宋王朝仓皇南下,路途之上身罹重病,所携金石文物,古书诗稿尽失,家难国殇一并袭来,使李清照悲痛欲绝,愁满襟怀。这一时期的《菩萨蛮》即为明证:“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故乡犹在,故国不存,山河易主,欲归不能,漂泊流离,仓惶无着,国恨家愁,伤怀巨痛,唯有借酒求醉,以换片刻淡忘。此时的酒,已是苦涩封侯,难以下咽却又无法拒绝,醉亦痛不醉更痛。这酒在“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长啸声中,散发着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耻。晚年时的酒,相比较作者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而言,太薄太淡,已经无力抵挡翻腾的愁绪,正如《声声慢》中所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并非酒变了,而是愁深了,“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的愁绪,怎可用三两杯酒就可冲淡。一个“淡酒”的“淡”字,反衬出了愁之浓,恨之稠,更写出了作者晚年的悲惨境遇,让人举书概叹,临诗落泪。不论是用来助游兴,用来浇离愁,还是用来抒胸臆,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酣畅淋漓,到“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的暖意微醺,到“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的怅然初醒,再到“醉里插花话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的无奈深醉,再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欲醉不能,非醉不能无忌,非醉无以达意。作者饮酒求醉,将一腔真情在酒到醉时全盘托出,使读者顿觉情浓意切,仿佛身临其境。虽为女性,但作者醉酒之姿使其尤显“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中苏、辛,非秦、柳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形容哈尔滨的雪景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关于鱼儿寄相思诗句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