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践文明名人名言
一、童心践文明名人名言
唐·刘禹锡《伤往赋》:“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
宋·陆游《园中作》诗:“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儿竹马嬉。”
明·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二、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用梅来比喻那些人?
梅的最大特点是:临霜傲雪.
用梅来比喻:高风亮节之人.
如: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我以为“占尽风情”在全诗中起提领、概括作用,成为全诗抒情线索,也就是说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小梅是怎么展露“风情”的。但真正使这首诗增色添彩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诗眼句,即刘熙载所谓“一篇之眼”,堪称句眼。
在句眼出现之前,先有一个铺垫,那就是将山园小梅与众芳作一对比,表现为“摇落”与“暄妍”情状的对比。这好比在主旋律响起之前有一过渡的前奏音乐。“占尽风情”与“向小园”搭配组合也很有意趣,园以其小易于占尽,偏安一隅自我陶醉任显风情,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小。总之,首联叙写小梅的生活环境、独处情状和得意神态。尽管首联有提领作用,但仍觉造句平平,不似句眼气韵生动。
接下来是颔联,即句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疏影”“水”“暗香”和“月”等意象,组成一幅清淡而鲜明又富有立体空间感的画卷,诉诸读者的视觉、嗅觉,似乎还隐隐地诉诸触觉;再细加咀嚼、追索,“疏影横斜”暗示小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伸展枝柯,“暗香浮动”暗示小梅在最自由的环境中释放精气,体现小梅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性,体现小梅的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的自然融洽,画面里面似乎弹响着“自然”与“和谐”的琴音。这千古名句,历代有识者称颂不绝,且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再看宋许彦周《彦周诗话》:“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又有《宋史》评议:“(林逋)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人们称颂有加几于顶礼膜拜,说明诗中必有雅怀高致,并为他人所不及。
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同样具体地描写小梅“风情”状态,所不同的是,这种“风情”是通过描写霜禽和粉蝶的反应迂曲地表现出来的。而且这种“风情”悄悄地发生变化,在被霜禽和粉蝶的特殊行为渲染之后变了味,变成有情欲色彩的“风情”,故而情致意趣逊色不少。如果说颔联属于正面描写,那么颈联则是侧面描写了,两方面的描写构成全诗的主体部分。只是它们在写法上可供欣赏,情味则经不起认真品味。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是诗人对小梅“风情”的认可和赞颂。此时诗人现身,自己说感受述心怀了。说的是小梅的感受,仿佛小梅有好恶的感情,只喜好隐逸诗人的孤独清吟,而厌恶高堂里檀板和金尊陪伴着的热闹的祝颂之语。说到底,诗人与小梅同有隐逸情怀,红尘不向门前惹。从字面上看诗作纯然聚焦于小梅,其实骨子里还是写诗人自己,到最后诗人“风情”与小梅“风情”贴合为一了。不妨借用刘熙载的两个概念“偏举”和“双关”(“偏举,举物也”“双关,关己也”)来申说:先前诗人隐匿不显,专说小梅而无关己身,是为“偏举”;此时诗人现身直述,愿以微吟相狎,既说小梅又说自我,是为“双关”。总之,尾联突出了一个“吟”字,以直接奏响歌颂的乐章结束全诗。
综上所述,全诗以山园小梅“风情”为主线来抒写诗人情意:首联是叙事,在对比中引出“风情”的话题;颔联、颈联是描写,前者从色香两大特点正面描写小梅“风情”,后者借禽蝶的情态反应侧面描写小梅“风情”;尾联复又叙事,转换叙述角度,如果说前三联的主语是“小梅”,那么尾联的主语应是“诗人”,由诗人对小梅“风情”直接称颂。四联诗四种写法,层次井然,全不类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轻巧自然地塑造出山园小梅的孤傲形象,也抒发诗人孤傲的情怀。诗中“风情”具有清淡平和的特点,即趋于清平淡雅而不浓重浓厚浓烈,但意境淡而又远;同时具有孤芳自赏的特点,即睥睨众芳,自觉高雅,不但自我欣赏,还需要他人认可,招惹禽蝶,引来诗人微吟相狎,可见小梅既喜好独处一隅,又不愿意过分孤寂而需要些许热闹,就这一点来说,林逋是隐逸诗人,却未得始祖陶渊明真传衣钵,我想这也正是诗作未臻绝佳境界的来由。
三、《紫藤萝瀑布》句子赏析答案
《紫藤萝瀑布》赏析(张梅)
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常常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她往往会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便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色调的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使它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眷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尽情绽放着它们自己的生命。虽然是静静的,但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觉得它们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腾笑闹。
在描述了藤萝带给自己的强烈的瀑布般的整体印象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细处落墨,描写了组成那神奇瀑布的每一朵小花。原来那迸溅着的浅色水花,是已经盛开了的;那流动的、仿佛沉淀了的紫色瀑水,便是那正含苞待放的。而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是在那紫色河流上轻泛的一叶扁舟,这张满了帆的小舟有着鼓鼓的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些小生命盛着怎样的仙露琼浆,才会有这神话样的美丽啊!作者几乎感到有点疑惑了,忍不住想摘一朵来看看。
但是作者没有摘花的习惯。在这一犹疑的驻足中,她陷入了凝思。这美丽的紫色瀑布不再只是眼前的景致,它也缓缓流过作者的心,使她一点一点从连日来对小弟的病痛的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这架盛开的藤萝几乎有一种魔力,不惟光彩,它的芳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作者笼罩在宁静与喜悦中。她忽然记起从前的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在那个年代,由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连这稀零的藤萝后来也没有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终于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文章至此点明了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原来那使紫藤萝花如此美丽与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啊!看到这里,读者自然会想到,人亦如花,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你也会是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不是吗?
宗璞的写景散文,一向重在对客观景物作精细、真切的描摹。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品味景物的最积极的内在精神,比如这藤萝花的充盈蓬勃的生命力,与既灿烂奔放又耐得寂寞的纯朴本性。同时,她避免作主观的渲染抒发,避免直接的说教,而是以客观、精微、从容的笔调来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力图使读者能够自己去领略这景物的精神与意义。这与宗璞本人醇厚自然的天性,重视内敛的个人修养,与直面人生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比如在这篇《紫藤萝瀑布》中,假使作者真的摘了一朵花来仔细欣赏,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这花的美丽上了;惟其惜花驻足,作者与如水的繁花才有了内在的沟通,它抚慰了作者的郁痛,作者才能在宁静与喜悦中,把对这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而假使作者直接盛赞这花的生命力,读者也不过是感叹藤萝之热烈美盛;惟其回想与展望交织,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的丰茂曾经经过怎样长久而执著的期待,在倍加珍惜的同时,更会鼓舞起你拥抱生活的热情。
本文有着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由于文章的写作是在创乱初定,热情复炽的年代,这篇优美的散文便有着更普遍的时代意义,在当代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