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诗词中的平仄音有什么规律?
一、请问诗词中的平仄音有什么规律?
如果是诗的话
平仄要求不是特别高 现在只要写出古风就已经很好了 古风的要求是一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音 二四句用平音
如果是词的话
按照词牌名的平仄写
祝楼主早日写出大作
二、诗词格律问题: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第一字如改平声,是否需要将第三字改仄声?
你好,可以不做修改!
事实上,假如你的问题是第三字改仄,那么第五字一定要换平,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叫做孤平拗救。另外,律诗最基本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用平声,少用仄声,以使诗读来高亢清朗。这个基本要求不仅对整首诗而言,而且也对单句而言,所以犯孤仄可以,犯孤平不行。如平平平仄平,是合律的;而仄仄仄平仄,却是出律的。 更多知识可以百度孤平拗救。
三、请教诗词格律的平仄标注问题
你说的那是今韵,分析古诗是要用古韵正格,我觉得也可以标注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或标注;通【可平可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般说这种基本句式都作一首诗的第一句,然又要求偶句押韵且押平声韵,这样若以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为首句,则应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可如此一来则不能符合偶句押平声韵规定。
四、写诗词怎么用平仄?如何用韵?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五、古诗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
在我们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不。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