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一句
一、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一句
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根据情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成语或古诗或歇后语
1.我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 情不自禁 )的想起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 )、( 雄关万里 )、( 连绵不断 )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不禁想起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等古诗句;来到海边,我( 不由自主 )的想起了( 海天一线 )、( 碧波荡漾 )、( 海阔天空 )等成语;攀上泰山,我想起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等诗句。 2.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人( 苏轼 )在《 题西林壁 》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六一班与六二班进行了几场足球比赛,六一班由于实力太差总以失败告终,这真是(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 (填歇后语)
三、“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出自那首诗
晏殊 破阵子
原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四、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 急!!!!!!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决赛试卷(中预组)
(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依次写出《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首诗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B.高适 王昌龄 王安石 苏轼 )。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属于( C.咏物诗 )。
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这首诗的体裁是( B.律诗 )。
4、“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C.小令,单调 )。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诗中的空格处应分别填写( D.江水流 下渝州)
6、“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 。 ,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幂?”(释宗渭《横塘夜泊》)中间四句诗应该是( A.野梅含水白 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 春潭浴乱星 )。
7、“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扬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的语言清新秀丽,意境阔大壮美 )。
8、“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诗的前两句写县民,后两句写县宰,形成鲜明的对比 )
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诗的首句借长江起兴,把自己的悲愁注入长江,使景物人格化 )
10、“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这首诗中的夏日充满生机,反衬了诗人心情的孤寂惆怅 )。
1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 B.《古今谭概》 )。
12、《王羲之书六角扇》《祖逖闻鸡起舞》两则故事的出处是( A.《晋书》 )。
13、下面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D.左右遽谏(zuǒyòu suìjiàn) )。
14、“绩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中的“食”和“是橘甘,欲怀而遗母”中的“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食 shí 遗wèi )。
15、“乃拔木就跟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以长绠耳。”对“乃”“就”“特”“耳”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特:特地 )。
16、“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街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对“值”“焉”“著”“经”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值:通“只” )。
17、“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对“而”“土产”“坐”“以为”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土产:某地出产的 )。
18、“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对“嗜”“已”“是”“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始:开始 )。
19、“四方征缩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 )。
20、“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对这段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D.唐太宗吞蝗虫的用意在于表明皇帝关心百姓 )。
二、填空题(40分,每题2分)
2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李白__,《题乌江亭》的作者是__杜牧__。
22、《鹊桥仙·夜闻杜鹃》中,“杜鹃仙”是词中的__词牌__;【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双调”是散曲中的__小令__。
23、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__南朝四百八十寺__,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4、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__日暮征帆何处泊__,__天涯一望断人肠__。(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25、昼出耘田夜绩麻,__村庄儿女各当家__。童孙未解供耕织,__也傍桑阴学种瓜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__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7、读东方虬《春雷》中的诗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让我们联想到岑参的诗句:“__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__。”
2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标题中“旧”字具体指的是:__一起赏月的朋友__。(赵嘏《江楼感旧》)
29、“读书有三到,谓__心到__、__眼到__、__口到__。……三到之中,__心到__最急。”(朱熹《朱子家训》)
30、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巍巍乎若泰山__。”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洋洋乎若江水__。”(《高山流水》)
31、《蝴蝶泉》节选自《__徐霞客游记__》一书,文中写泉水“清洌可鉴”,“可鉴”的意思是__清澈如镜__。
32、(1)“官至太守,精于天、历法”中的“于”意思是__对__;
(2)“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中的“于”意思是__在__。
33、(1)“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中的“以”词性是__介词__;
(2)“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中的“以”词性是__动词__。
34、把《蛇衔草》中“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一句译成现代汉语:__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__。
35、把《晏子答梁丘据》中的句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译成现代汉语:__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__。
36、“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缀己施焉……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顾荣施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__赞扬了顾荣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2)___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___。
37、《田登为郡守》中“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中的“上元”指__农历正月十五__,“揭榜”指__张贴告示__。
38、“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数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伊犁凿井》)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文中树木之所以能生长,就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还要善于观察事物,学会思考__。
39、“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求其书之。”(《王羲之书六角扇》)“羲之笑而不答”的原因是:
(1)__看见为生活所迫上街卖扇的老妇人便善良题字,预料到了会有较好的收益。体现了他是个善良的人。 ;
(2)__老妇人再次上前请求题字,虽王羲之能够帮助但他并没有写,体现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
40、“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贴》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石林燕语》)“米芾索贴”所用的方法是__ 假装投河自杀__;产生的效果是__得到了《王略帖》__。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41-43题。(8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生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之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1、欧阳修,字__永叔__,号__醉翁__,宋朝文学家。(2分)
42、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用__前两句__与__后两句__作对比。(2分)
43、这首诗借画眉鸟表达诗人怎样的心志?联系诗人的处境谈谈你的看法。(4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44-47题(12分)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义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⑦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选自《梁书 吕僧珍传》)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私亲戚__偏私,偏袒__ (2)汝自有常分__正当职业__
(3)但当速返葱肆__店铺__ (4)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__都_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僧珍既至/心既到矣(《读书有三到》) )。(2分)
46、翻译:(4分)
(1)吾荷国重恩,无义报效;__我承受国家重大的恩情,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__
(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__怎么可以搬迁官署的地方来扩大自己的住宅呢?
47、吕僧珍具有__不谋私利 、 公正廉明_的美德。(2分)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