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艺术 > 艺术访谈

赣州的历史

时间:2023-04-06 02:58:28 浏览: 119 作者:笔墨纸砚网

1、秦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兀沤ぃ幽嫌行姓ㄖ葡厥加诖恕

2、两汉

高祖元年(前206),南舫凰哪辏ㄇ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ブ晃迥辏ㄇ202),汉灭楚,南剂ズ海涣辏ㄇ201),置豫章郡,南ブ煌痹錾韪酉亍ⅥФ级兀酉刂怯谝娼裾鹿鼻戳蛞淮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馗奈弦跋兀酉亍ⅥФ肌⒛弦叭厝允粼フ驴ぁP似皆辏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3、三国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4、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5、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6、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7、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

扩展资料:

赣州的部分历史文化:

一、宋城博物馆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

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其辉煌得益于由长江、赣江、章江、浈江、珠江共同构成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的赣州,因水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关古驿道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它建于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奉命率工匠用两年时间扩展而成。驿道源起大余县城,翻越梅岭直到广东省南雄市,全长约40千米,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陆路中转枢纽。今天的梅关古驿道专指梅岭一段,约2.5千米,它历经千年沧桑,是国内罕见、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驿道。

参考资料来源:

赣州人民政府--历史文化

百度百科--赣州

1.秦朝:

秦兵五十万灭楚定百越,十万驻军在大余。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赣南原属于百越各部后归楚,楚被秦朝灭后赣南划归九江郡,开创赣州行政先河。

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扼守赣,粤关隘。

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兀ナ艟沤ぁU馐歉又菥衬诮⒄ㄖ肌

2.汉朝:

汉高祖命灌婴蟠龙始创城以防赵佗。

秦朝没落,赵佗占据岭南自立为王,汉高祖刘邦命令大将灌婴领军十万驻防赣南以防赵佗之南越,顺着赣江从南昌到赣州,本想去大余驻军,路过蟠龙,那时候叫溢浆溪。

见此处水势蟠龙,山形卧虎,决定上岸驻军,建设城池,后分驻于都,南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赣州第一次有了城市的概念,开启赣州2300年辉煌历史。

3.晋朝:

设立南康郡迁城葛姥城,山中有怪兽曰山都

晋朝之前三国时期,赣南属于东吴孙权管辖,称庐陵郡南部都校尉。太康三年,改南康郡,由溢浆溪故城(蟠龙镇)搬迁到葛姥城(水东虎岗),后由高炎于章贡二水之间筑城延续至今。

4.隋朝:

废南康郡改名虔州,林士弘之乱自封南越王。

隋朝大业年,操师乞起兵叛乱,自命为元兴王,占领南昌,命老乡林士弘为大将军,后来师乞被隋将治书侍御史射杀。

林收集旧部杀死御史,名声大噪,起义军更是多达十万人。于是攻打赣州,之后自封南越王。

5.唐朝:

定城章贡区,卢光稠称王,名臣钟绍京。

在唐代,赣州城区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水患,曾一度搬迁到水东七里镇,后来迁到水南,再迁到章贡区,沿袭至今。

唐朝有一个对赣州贡献巨大的人物,南康人卢光稠,在同乡谭全播的推举下起兵,割据赣州为都,设皇城,建郁孤台,期间修建城池广行善行赢得民心,后归顺后梁自封刺史。

唐朝赣州还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叫钟绍京,从小孝顺,得到瓜果都给父母先吃。后步入仕途官至中书侍郎,越国公,号称江南第一宰相。

6.宋朝:

兵乱改名赣州,辛弃疾平茶商贼,逐孟太后险屠城。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东南第六将校齐述,以八营四千人据州,后又招来四千人共八千人兵变,后被平叛,主政官员觉虔州虎头杀气太重,遂虔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名赣州。淳熙二年茶商赖文政祸及湖南广东赣南,六月提任江西提刑的宋代名将辛弃疾设计围剿,九月赖败退到兴国被灭。

辛弃疾在赣州期间登临郁孤台时留下千古佳话(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传诵至今。

更有赣州百姓赶走孟太后一说,金兵追杀隆裕太后避难赣州,在万安抛弃船上岸走陆路到赣州。府库衙门的银子都空了,士兵没办法用银票买东西,当地老百姓不要,不卖东西给士兵,引起争执。

有百姓刺伤士兵,伤兵逃往住所,全部全副武装守卫对峙。恰有赣州人沈率领乡兵300人在城里,士兵转而冲出住所杀乡兵,于是老百姓和乡兵一起围杀兵士,太后惊呆了仓皇逃走。

后,赣州各地农民起义,盗贼众多,袭扰各处,岳飞平乱。太后回想起在赣州被吓走,皇帝密令岳飞屠城,岳飞请示杀匪首即可,赦免百姓随众,后百姓感恩在赣州设庙祭拜。

宋时更有太守孔宗瀚在现有城墙基础上,浇筑生铁筑墙,赣州铁城由此而来。及刘夷当政赣州,为防水患,在城下开闭合水窗,连接赣州城内排水系统,使用至今。

7.元朝:

元初宋将文天祥抗元,元末陈友谅攻陷赣州。

文天祥本为南宋名将,主政赣州。但其扬名天下是领军抗元,当年在赣州的文天祥,听说元军过江,遂带领赣州义兵发兵抗元远征,后南宋亡灭,文天祥也兵败被俘,元朝派多人多次劝降,并在狱中写下千古绝唱名词。

这段历史传诵千年,在文天祥主政赣南的时候写下了众多诗句:【皂盖楼诗】【合江楼诗】【尘外亭诗】【马祖岩诗】【翠玉楼诗三篇】等等。

元末年间,群雄四起,其中陈友谅更是其中勇者,起初投靠徐寿辉旗下,后一路领军冲杀大败元军,沿鄱阳赣江而来占领赣州。

并命手下将军熊天瑞修缮城池。后陈友谅率五十万大军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兵败被杀。

相传郁孤台下的贺兰山就是,元朝当政官员远拜家乡贺兰山所命名。

8.明朝:

王阳明平南赣盗,五修城池蔚为壮观

武宗正德六年夏四月江西盗起。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领命平乱。王阳明在赣南的历史故事时至今日也广为各大学者膜拜研究,不但是心学创派者,更是著名的军事家。

在王阳明主政赣南的时候,赣南广东福建山高水长,民风彪悍,贼寇四起,身为巡抚的王阳明领四省兵马逐一平定,后途径大余病逝,弟子扶棺途径赣州,百姓哭泣聚集相送。

9.清朝:

清兵破城二将投潭,太平天国乱洪子被歼。

清朝太平天国年间,上犹,于都,瑞金,南康等县城陷,赣州城被围,清兵固守城池不破。广东援兵到来,连续收复,解了赣州之围。清同治年间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途径石城被清兵伏击被捕。

10.民国:

蒋经国坐镇赣州抗日,共产党苏维埃政权起赣州。

1938年蒋经国任命为赣县县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推行新政,卓有成效。1945年日军攻陷赣州离开赣州。

在整个民国期间,赣州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开国将军在赣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英勇的赣南人民也随着红军的号角一片一片的爱国青年奔赴前线。著名的赣州战役也是发生在这里。

就是红军围攻赣州久攻不下,在铁城赣州面前,彭德怀得令攻城失败,是其少有的戎马生涯失败战役。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

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

扩展资料: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重镇。

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阳明、辛弃疾、蒋经国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赣州还是禅学、理学和心学的重要形成地。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的《爱莲说》、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皆创作于赣州。

客家摇篮―赣州:

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赣州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大部分地区和信丰县的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语地区,客家人占赣州市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

据统计,赣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万人,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州市境内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的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

赣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许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鹭村。

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赣州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宋城”;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客家摇篮”;

赣州是风景秀美的“生态家园”,是名扬海外的“世界橙乡”,是享誉世界的“堪舆圣地”。

赣南籍客家人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S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将军,如古柏、肖华等,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更有“将军县”的美誉。 

钟绍京(659~746),唐代书法家,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灵飞经》。

《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状元。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曾几(1085~1166),赣县区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魏禧(1624~1681),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是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郭声琨,1954年生于兴国县。管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总警监。

刘昌明,1952年生于赣州。中国著名水彩画家,油画家,美术学教育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夏崇源,1959年生于大余县。现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总警监警衔。

吴昌德,1952年生于大余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7月晋升为上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赣州

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杨州域,春秋隶吴越,战国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

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

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龄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

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利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扩展资料

赣州历史名人

1、钟绍京(659-746年)兴国县人,历任唐朝户部尚书、蜀州刺史、中书侍郎,后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有江南第一宰相之称,钟绍京也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其楷书继承了先祖钟繇的风范,有《灵飞经》、《唐人小楷》传世。

2、郑獬(1022-1072年)宁都县人,北宋年间科举状元,也是赣南第一状元,官至二品翰林学士,同时郑獬的5个兄弟有4个都是进士,成就了兄弟科甲,大哥郑A官至监察御史,三弟郑猗任职将作监,四弟郑猛担任吏部尚书,后来郑獬的儿子、孙子等都高中皇榜,创造了一门四代八进士的壮举。

3、王升(1917-2006年)龙南县人,国民党二级上将,黄埔16期,了解赣州民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此人,王升是蒋经国主政赣州时的左膀右臂,并成了莫逆之交,王升以后的路紧紧和蒋经国联系在一起,蒋经国主政台湾时,王升有影子内阁之称。

4、肖华(1916-1985年)兴国县人,我国著名将领,55年授衔上将,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7岁时组建少共国际师担任政委,是我军最年轻的首长;1938年抗日担任东进抗日司令才22岁,后历任华北讨逆军政委、4野十三兵团政委,解放后任总政治部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赣州

1、秦朝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兀ナ艟沤ぁU馐歉又菥衬诮⒄ㄖ肌

2、两汉时期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舫:焊咦嫠哪辏ㄇ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亓ナ糁:焊咦嫖迥辏ㄇ202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奈弦埃幽3县仍隶之。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3、三国时期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雩都、赣县、平阳、阳都、揭阳、南安、南野县。

4、两晋隋唐时期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5、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6、两宋元明时期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7、清朝时期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8、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

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9、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扩展资料:

赣州历史名人:

1、钟绍京

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

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

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有《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为纪念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钟氏后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的“越国公祠”显示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钟氏家族名望的显赫与迁徙的源流。

2、郑獬

郑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号云谷,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 ,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v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3、曾畿

曾畿(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赣州

了解赣州,就去 《幸福赣州 网》xfgz和赣州的朋友一起分享了解赣州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心愿卡美术字怎么写

    心愿卡美术字怎么写 制作心愿卡的步骤如下: 1. 准备一张红色的纸片,最好是比较硬一些的,然后找个心形图案作为模板,如果是个立体模型,可以把心形尘悄图案往纸上使劲压一压,压出心

  • 威尼斯画派画家丁托列托的油画《维纳斯与伏尔冈》画风特色如何?

    威尼斯画派画家丁托列托的油画《维纳斯与伏尔冈》的画风特色丁托列托(1518~159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画家,享乐主义笼罩下的威尼斯,女性裸体画大为流行,丁托列

  • 艺术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艺术教育和文化课教育也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课当中的一些知识可以运用到艺术教育当中,比如我们要交小孩子话一颗大树的四季,那我们就学到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和大

  • 同时学习书法和绘画是否有冲突?

    一、同时学习书法和绘画是否有冲突? 我觉得同时学书法和同时绘画并不冲突。 书画书画本身它就是一体的。在很多的话,上面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签上年月日,甚至要提诗词等等,如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