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徽墨

书法家于良军是哪里人

时间:2023-09-28 13:07:03 浏览: 148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书法家于良军是哪里人

书法家于良君 字元忱。山东省滨州市人。现居东营市。楷书学颜体多宝塔,行书遍学二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小楷学灵飞经。隶书学乙瑛碑。

二、中国书法兰亭奖的第五届

2015年1月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收到《中国文联关于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名单的批复》,现将获奖名单及公示结果公布如下,统一由吴舍燃(原名高志祥,1980年生于北京大兴,200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9年定居武汉。为人正直,有侠心,不会机谋巧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豪放,自然,洒脱,不受任何门派所拘束,自成一家。) 颁发: (10人):韩天衡、李刚田、周俊杰、刘一闻、

徐利明、张旭光、邱振中、徐本一、张建会、熊伯齐 一等奖3部(篇):

金 丹:《阮元书学研究》 专著

盛东涛:《楚默全集》(书法部分) 专著

叶 梅:《晚明嘉兴项氏法书鉴藏研究》 专著

二等奖4部(篇):

陈志平:《北宋书家丛考》 专著

王晓光:《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 专著

薛龙春:《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 专著

张俊岭:《朱筠、毕沅、阮元三家幕府与乾嘉碑学》 专著

三等奖12部(篇):

王学雷:《古笔考——汉唐古笔文献与文物》 专著

祝 帅:《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 专著

水赉佑:《<兰亭序>研究史料集》 专著

张小庄:《清代笔记、日记中的书法史料整理与研究》专著

朱友舟:《中国古代毛笔研究》 专著

徐 清:《沙孟海学术研究》 专著

崔尔平:《书苑菁华校注》 专著

顾 琴:《海派篆刻研究》 专著

张天弓:《中国书法大事年表》 专著

顾 工:《铁笛一声吹破秋——杨维桢在吴门的交游与创作》 专著

杨 军:《北宋馆阁书画鉴藏研究》等4篇 系列论文

陈书国:《唐代书家邬肜名考》等5篇 系列论文 一等奖(5人):

蒋乐志、王卫军、刘永清、岳奇、金泽珊

二等奖(10人):

李明、贺炜炜、刘宏答返卫、娄东升、陈华、

丛清码饥建、曾锦溪、仇高驰、张胜伟、彭双龙

三等奖(15人):

谢少承、栾金广、陈胜凯、杨江帆、林玉梅、

冯岩、辛宏、费胤斌、石文贞、刘德先、梁文斌、

王家任、于铭洪、谢全胜、何宗国 (含获奖作者 共198人)

北京(6人)

方 放 梁文斌 刘建丰 王饶杰 肖春光 徐右冰

黑龙江(4人)

金泽珊 刘秉祥 栾金广 郑长华

吉林(2人)

黄有为 王铁成

辽宁(20人)

丛 建 冯 岩 兰德军 李书强 李 洋 刘长龙

刘宏卫 刘令诗 刘晏君 马丰军 孙万民 王 宏

王军轩 王 勤 王铁伟 辛 宏 许 彪 张福有

张实惠 张 威

天津(1人)

刘 啸

内蒙古(1人)

孙瑞芝

新疆(2人)

李长忠 王纪林

宁夏(2人)

范彦奎 杨 华

青海(1人)

谢全胜

甘肃(1人)

刘尚孝

陕西(8人)

梁照宏 牛似宝 史江鸿 孙立滨 唐永平 原康生

岳 奇 张胜伟

四川(4人)

郭彦飞 刘洪健 王道义 杨江帆

重庆(2人)

罗小松 马小杰

贵州(4人)

岑 岚 邓 杨 韩宗祥 王大武

山西(3人)

李爱玲 李大刚 石文贞

河北(13人)

陈庆亮 郭亚林 李国胜 刘晓军 刘永清 吕铁元

马永林 王 鹏 姚静涛 于铭洪 于晓中 张国强

张志庆

山东(15人)

陈 杰 耿大军 贾长庆 蒋乐志 荆德杰 刘德龙

刘德先 刘鲁旭 田 超 王兆会 徐可然 张春晓

张丁利 张伟杰 张志鸿

河南(14人)

耿灵阁 谷松章 胡晓文 李树祥 李 为 刘颜涛

牛 耕 乔延坤 王铁刚 张海超 张红杰 张利安

张平均 周红军

安徽(13人)

晁亚州 丁子同 杜鹏飞 李 明 刘跟弟 刘 明

王春昉 吴前琪 徐士彬 杨文浏 叶核成 张兵民

周继中

江苏(24人)

陈克年 陈 鹏 仇高驰 范 青 何 勇 李守银

李志勤 刘山林 马宏峰 裴元庆 提俊丰 佟士委

王家任 王建根 王卫军 王晓明 谢少承 许 达

张东明 张 挥 张 利 张少怡 赵立志 朱志刚

上海(3人)

张洁明 张卫东 朱国平

湖北(4人)

葛蒲南 刘卫东 吴永斌 肖启富

湖南(7人)

陈 华 何宗国 李 砺 欧阳明钰 邵启平 谢瑞成

朱 杰

江西(13人)

陈德华 程向阳 杜思吾 桂相文 贺炜炜 胡中良

李良东 龙双红 罗华华 马于强 陶家鸿 吴德胜

郑人凤

浙江(12人)

费胤斌 何来胜 贺东祥 梁世鲍 林邦德 娄东升

钱丁盛 肖 慧 叶慧敏 虞海灿 喻世才 张一冰

福模漏建(7人)

蔡宝国 陈胜凯 龚子猛 林传生 林玉梅 叶韶霖

曾锦溪

广西(5人)

陈美东 黄 琼 梁富振 廖炳智 刘蒙平

海南(2人)

冯 伟 江寿男

广东(5人)

邓炜明 高步明 林冠明 彭双龙 王道国

三、“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是什么意思

意思:我心专一,明澈的就像一面镜子,容不下任何杂念。没有风的池塘,怎么会无故掀起波澜。这是要教人专心致志,不要分神。

心无旁骛似明镜 无风何处起涟漪

——写给张利安书法

前两年,经《青少年书法杂志》主编冠玉堂谷松章老师,以及河南省美术出版社大众美术编辑部主任悠斋谷国伟兄介绍,不派早春佞得以与张利安兄相识于古商城。然,称呼其为兄实有自重之嫌,僭越之举。可除此之外,不佞一时也想不起更好的称谓来。

从某些方面来说,不佞与利安兄还算是有缘人:一来,我们都属虎(利安兄长我一轮);二来,我们都生于南方而客居于古商城,同样有“梦里不知身是客,反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触;三来,我们都喜欢书法,不过利安兄是书法家,不佞是利安兄地地道道的粉丝;四来,彼此都不善于饮酒,一睁嫌喝脸红,一喝过敏。机缘种种,得以与利安兄相识而成为至交。

前一段时日,利安兄嘱咐不佞写点文字。不佞拖拉至今,也无愧于“放荡乾坤一散人”的自称。古语说得好“且行且珍惜”,而今,不佞认为“且写且珍惜”吧。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利安兄的书法所入国展的次数不少于10余次,甚至更多,因此,称他是国展专业户一点不为过。仅此置于书坛,也是不可多得的骄人成绩。从这方面说,利安兄于其他的国展书家一样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然,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展书家——同一种书体,同一个内容反反复复地写,来来回回地投稿。而利安兄每入一次国展,辙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基于上述,利安兄虽然在书坛的名气不小,但从入国展的作品中却很难描述清楚他的个人艺术语言。

结识利安兄至今,不佞才开始认真地了解他的书法、以及他的书法创作心态。

从近年的作品来看,利安兄的书法寝馈山阴,宗法魏晋“二王”,旁涉李唐诸位大书法家,尤以欧阳询、怀素、虞世南等为最。取法虽大同于学书之人,而利安兄深悟“大道至简、不事雕琢”之理。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书法的一道分水岭,魏晋尚韵取妍,而“二王”之间又分古今,王逸少质多妍少,王大令质少妍多。当代书家取法“二王”,大抵取其妍而失其质,极尽雕琢之能事。利安兄的书法,明快质朴,质多胜文。用他自己的话说:“笔笔雕琢累死了”。

至于利安兄的书法创作心态,不佞想起宋·计有功在《唐诗记事·刘昭禹》中记载有一句话:

(刘昭禹)尝与人论诗曰:“五言如四十个贤人”。

这句话充分表明古代诗人对五言诗的喜爱和尊崇,句锻字炼,如对至尊。利安兄说:“每书写一幅作品,都会在下笔之前仔细揣摩每一个字,遇到不好写的字查阅字典,以及字法、章法、墨法的布局。”想想此,利安兄作书能如古人作诗般,笔锤墨炼,如见圣人,尘耐写好是理所当然,写不好才是怪事。

此外,利安兄能学哪家像哪家。看他近期的书作,有出自逸少、大令、欧阳信本、僧怀素等,一家有一家之样式,而利安兄能信手拈来而如出一辙,更能相互腾挪、嬗递衍增。于是,学书忠于一家之说在利安兄面前却不攻自破。换个角度来说,要达到这种水平,那心地辙要摒弃相对应的杂念与风尘之扰。

之前,去拜访利安兄请教书艺之事。他对不佞说:“书法是一个个无止境的殿堂,当你在门外徘徊的时候,你觉得书法就是那么回事,一旦你踏入殿堂之门,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金矿’与财富等你去挖掘,等积累到相应的程度,总有一个更高的殿堂在等你……”这是不佞最羡慕利安兄的地方,因为在他的书艺进程中,他的心始终是纯粹的、透明的,更是心无旁骛的。听到此,不佞想起:心无旁骛似明镜也是在书法历练过程中的一道境界,更何况利安兄的心是泰然的,一湖碧波,风尘难扰,又哪来涟漪呢?

利安兄的书法取精用宏,又善于经典分析与整合。不佞不才,更无预测之术,但期以时日以利安兄之才之能定又踏进更高的书法殿堂是必然之事。然而,利安兄能在无止境中踏入几个殿堂的门槛是不佞期待的,也是更多的书法同道期待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毛磊的介绍

    毛磊的介绍 毛磊,中共党员乎灶谈,工学硕士,岁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辩伏 毛磊老师简介 毛磊,男,字墨泉,号醉石,侍带书法教育工作者;1986年7月出生于江西九江濂溪区,先后有幸受著名

  • 美术室的宣传横幅标语

    一、美术室的宣传横幅标语 1、让我们漫步在艺术的长廊。 2、走进形与色的世界,发掘美的真谛。 3、画梁亩肆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4、艺术源于生活,美在这里诞

  • 变体字插画-入室即静变体美术字怎么写

    一、变体字插画-入室即静变体美术字怎么写 如何用变体美术字画王如何用变体美术字画王方式如下: 1、启动cdr软件,在左侧工具栏选择文本工具,点击画布空白处,输入美术字。 2

  • 谁知道跟龙有关的成语还有寓言故事?

    龙的简介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