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米芾字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2-06-18 05:27:27 浏览: 353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世传米芾有些颠,就是他的性格疏狂,“不能与世俯仰”,爱穿唐人衣服,又有洁癖。传说曾见奇丑石下拜呼其为兄。

米芾的书法多以集字为主,然后融入个人的书法理论和审美思想,点画线条和结体变幻莫测。

考察米芾的书法观念可以说是卑唐尚晋。

米芾的用笔以侧锋为主,或许与其颠逸性格有关,点画粗细、轻重、疾徐、动静、刚柔变化无常,跳宕多姿。点画神韵上看,主要以圆、劲、秀、挺为主,无一丝毫变乱传统书法法度,虽然他自称“八面出锋”但“锋势备全”,又自称“刷字”。

如“慎”字,既有二王书法遗韵,似乎还有《祭侄文稿》的气韵。

在结体方面,米芾的书法最为突出的是一个字——【势】。这里的势,就是“强调写字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

我们看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卷》,用笔侧锋居多,结体崎侧夸张。如奇石乱枝,无横平竖直的笔画,初看字各各不稳却似斜反正,爽爽神采,奕奕灵动。

苏东坡称其书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但也有人认为米芾晚年书法多草率,不足师法。

若论米芾的字,“跳宕敧侧、沉着痛快”这一特点,还是基本能得到公认的。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将其位列宋代书法第一。 我喜欢米芾的字,是他“超逸”“神骏”的妙处。

宋高宗赵构曾说过:“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米芾写的好,沉着、痛快,像骑马一样,进退自如。但学习他的人,不过学了他的字形和样式,其实他的字真正的好处是深得魏晋风度,所以风骨超逸。

以这样的寥寥数语评价一位书法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今天我们看来显然过于精简了,一般的欣赏者是很难全面体会其意的。

米芾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题跋以及被当作前人书法的临古帖,大概有七十余件。

据说名垂千古的“三希堂”法帖之一的王献之《中秋帖》就是米芾的临本。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章法有他独到的特色。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 米芾的用笔特点很明显。 起笔往往比较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重按直转而下。

看看这个"向"字和"月"字: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

米芾的勾很有特色。 最有名的是蟹爪钩,应当来自王羲之《兰亭序》。上图对比一下:

这是《兰亭序》的钩,重点看"殊"字的钩:

往下看,米芾的。

放大一个看,

再看米芾把蟹爪钩变化到撇的应用,往下看:

还有 “门”字右角的圆转,应当是出自颜真卿行书。

米芾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

上几个捺笔图看看:

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丰富的用笔,结体的生动,能看出得益于褚遂良。 经常看到米芾的书法中有侧倾的体势,应当来自欧阳询。

米芾的书法作品很重视整体的章法气韵,同时又能兼顾细节的完美。

通过点画及结字的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中,形成他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据翁方纲的考证,米芾41岁前署名是“黻”,此后是“芾”。

他38岁时写的《苕溪诗帖》和《蜀素帖》是米芾的代表作品,当时署名是“黻”。

《苕溪诗帖》是写在纸上的,秀润劲利,攲侧生姿。

《蜀素帖》是写在绢上的,渴笔多,笔锋转,毫发毕见。号称《中华第一美帖》。

放大一个字看看细节:

其他著名的帖比如《张季明帖》丰腴流畅,

《李太师帖》宽展肥美,

《寒光帖》《盛别帖》圆转遒媚,

还有老辣苍劲的《研山铭》、《舞鹤赋》⋯⋯

米芾成就大、争论多,书法特点的话题太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