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里的书法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背景是四幅顶天立地的书法立轴,是台湾书法大家董阳孜写的行草,柳宗元文
青春版牡丹亭之董阳孜
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总觉得“牡丹亭”三个字面熟,找来也是白先勇策划的那本《姹紫嫣红牡丹亭》,果然就是那三个字,在封底找到“封面题字董阳孜”,又在网上搜了一下,却是个奇女子。
记得鄢烈山写的一篇采访痖弦——俺最喜欢的台湾诗人——的文章中提到,诗人家中墙壁上挂一镜匾,上题行草“桥园”二字,便是董阳孜的手笔,董是痖弦夫人的闺中密友。
1942年出生的董阳孜是台湾书法界执牛耳者,被称为“单枪匹马填满了现代书法的空白”。她虽然出身于家教甚严的传统家庭,却对把字整齐写在宣纸上再裱起供人欣赏的传统书法模式大不以为然,而是积极寻找书法在视觉空间上的各种可能性。
除了“牡丹亭”三个字,剧中背景上的字也都是她写的,如第一折“训女”,背景板上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因为杜宝自称是杜甫的后人,以及柳梦梅出场时背景板上柳宗元的《柳州八记》——柳梦梅自称是柳宗元的后人。
杜甫的诗,据说,《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在台湾公演时用的是隶书的版本(应该就是俺看的这个版本),因为要表示家教严谨。可再演时白先勇又改了主意,让董用行草再写一遍,而到第三次公演时,老白又要求她再换一首诗,于是她又用行草写了“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一诗。
这也许就是舞台剧与电影的最大不同,也是舞台剧更过瘾的地方——每一次演出都可以对上一次进行修改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