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李商隐无题的赏析

时间:2024-03-06 05:40:24 浏览: 84 作者:笔墨纸砚网

李商隐无题的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要如何解读李商隐的《无题》呢?

李商隐《无题》浅析

文学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形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独立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的文学样式都有相同的形式,不管作者的内容是什么,他所使用的表达工具一定是他这个时期里所被大众接受的文学形式,这就有了我们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形式的划分。因此,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就不仅仅只考虑内容的表达,也同样需要按形式的特点来进行受制约性的创作,如果说作家的创作超出了或是达不到某种形式的许可范围,不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由于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创作的失败。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的诗人,其中这首《无题》是他众多名作中的一首。首先,我们从它的平仄入手,对于诗来说,它的平仄限制是十分重要的。唐宋时期的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是存在差异的,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唐宋时期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上声为平,去声、入声为仄。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它的句式特点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每句七字,两句一韵,颔联和颈联用对仗。他压的是平声韵、偶句用韵、一韵到底,分别为“残”、“干”、“寒”、“看”这里需注意的是,“为探看”三字的“异读”,“为”是去声,“探”也是去声,而“看”是平声。在对仗方面,这首诗的对偶及其精妙,颔联中“春蚕”对“蜡炬”,“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腹联中“晓”对“夜”,“云鬓改”对“月光寒”。这两联中不但实词对得工,虚词如“方”对“始”,“但”对“应”也很自然、精巧。这样工整自然的对仗形式以及恰到好处的用韵,增强了诗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尤其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复词重言手法的运用,更加使得诗的节奏回环往复,使人读之琅琅上口且意味深长。

主题是文学作品从各方面显示出来的意义核心,抓住了主题,我们也就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李商隐的诗歌多给人一种朦胧美,在诗歌中诗人的情感走向委婉迂曲,这种含蓄婉约的朦胧美给读者带来的第一感觉便是主题的模糊不清,通常无法真正的揣测出他想表达的真正情愫。

通常我们分析作品的主题,尤其是诗歌及古文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翻译这个作品,从它的语义下手。无题的语义大致如下:见面非常难得呀别离就更加难分,暮春时节东风软弱百花凋残。那春蚕到死情丝才吐尽,蜡炬烧成灰蜡液才流干;想她清晨对镜感叹年华易逝,夜里独自吟诗月光多么清寒;她的住所离我不是很遥远吧,愿青鸟传我书信勾通情感。在了解它的语义后,通读之,我们会发现,它写的是一对恋人离别后,男子对离别的感受以及对女方的思念,在这样恋而不得的情思中,表达出男女主人公之间无尽的相思之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恋人的爱至死不休的态度。

在传达这种情思的过程中,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营造离别时凄婉哀怨的意境,用春蚕之死,比一对恋人的相思,绵绵不断的蚕丝正是诗人情思的象征;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委婉含蓄而有颇具内涵,“丝”和“思”的谐音运用让人拍手叫绝。“百花”、“春蚕”、“蜡炬”、“青鸟”等意象组合,诗人移情于景同时又借景抒情,通过暗示隐喻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诗人凄迷哀怨的情感。如“百花残”暗示诗中主人公的爱情已如春的消逝,如百花凋残,不可复返;“蓬山”、“青鸟”这类虚无飘渺、充满诡奇色彩的意象的选取,尤其是把传达爱的希望寄托于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的青鸟身上,更可以确定此情的不可得。自欺欺人的抱有无限的希望,愈加凸显出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苦涩心情。

这首诗,熔铸的是一种痛苦而又缠绵、失望又执着、痛并快乐着的感情。细细品味李商隐的这首《无题》,从它的格律、语义、意境、修辞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或者说深厚的文学底蕴,是他创作的坚实后盾,只有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后人对其无止境的探索。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启发:作品只有在经过细读,通过对它的内部结构的细致分析,它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以及它在语法、语义、格调、意境、隐喻等方面显示出的诗人对其作品的精雕细琢才愈发显得动人且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