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物候有关的古诗词
一、跟物候有关的古诗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二、古诗词里的物候 (一)
中午去金斗公园散步,梅园里的梅子结了好多。一个个青色的小果子挂在树上十分可爱。再看四周,碧桃、垂丝海棠等花儿已经全谢了,只有晚樱还零零星星地开着,而树下已是落英一片。
忽然想到寇准的那句“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
古人对物候的观察非常仔细,描述也很简洁优美。的确,再过几日就是谷雨,暮春时节,落红满地,青梅也挂上树梢了。青梅煮酒,是否就是这种梅子呢?
白居易也是一位细致的物候观察者。如那首《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首诗里,诗人观察了整个春天花开的顺序。初春时,万物尚未复苏,梅花率先盛开。之后各种花儿才像赶着趟似地绽放。在没有弄清各种蔷薇科植物的区别之前,我对第二句是没有感觉的,反正都是在春天开。而现在却发现“次第”这个词用得好。原来,樱、杏、桃、梨真的是依次开放的。
首先是樱花,这里的樱不是指广泛栽种的日本樱花或者晚樱,而应该是樱桃或山樱。初春二月,去金寨玉兰谷的时候,就有山樱花伴着野玉兰开放,那时候杏树还是满树的花骨朵。接着到了三月,桃花盛开,柳树渐绿。王维有诗云,“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桃之夭夭和杨柳依依总是在一起的。而梨花却要等到柳絮飘舞时才进入盛花期。苏轼在《东栏梨花》里曾写到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所以,当我们对有些长得很像的花儿分不清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时节来判断。譬如,有次群里有人问一朵白花是不是梅花时,鼠爷回答说是杏,除了萼片反折的特征之外,还可以根据照片背景判断。原来那张照片的背景是一棵刚发芽的柳树,而梅花没有这样的邻居。果然观察到位。
再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农历四月,诗人在感叹春天流逝时,突然发现庐山里的桃花却刚刚盛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植物生长受温度、光照等条件影响很大。山里的温度低于山脚,所以才导致花期推迟。
上次去大墅龙山,一开始路上看到的老鸦瓣全都结了种子,很是失望,之后却在山的另一面发现了成片的开花的老鸦瓣。这应该是由于山的背阴面光照较弱,才导致同一座山上的老鸦瓣有些已经结果而有些才刚刚开花。
几周前,小区的杨树刚刚发芽,浅浅的绿色远远看去若隐若现。心想,这不就是诗词中所说的“烟”么?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原来,红杏花团锦簇的时候,杨树的确是刚刚发芽。一个闹,一个轻,果然传神。
想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
三、请你用积累的诗词解说《赋得古原草送别》包含的物候现象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
四、物候的诗句
包含物候知识的咏物诗
梅花
〔北周〕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提示: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竹下残雪
〔唐〕罗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提示: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
“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提示: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诗歌从盛春到暮秋,写柳的季节变化,反映随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这便是物候知识。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