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恨有爱的意思吗?
一、在古诗中,恨有爱的意思吗?
应你的提问,特此补充:
此恨绵绵
cǐ hèn mián mián
【解释】: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示例】: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曷其有极!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
所以说这里的“恨”应该也是遗恨或者遗憾的意思,遗憾可能由爱而生,但并不能就此把“恨”理解成爱的。
应该是只有遗憾的意思 如“不应有恨”以及“吾亦恨之”等用法
“恨”在古文和古诗中是遗憾的意思,在这里要注意“憾”“恨”“怨”三者的区别,“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文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怀恨。而文言中的“痛恨”也应理解为“深深遗憾”的意思。
以下是“爱”与“恨”的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遗憾)
2天氦骇份较莓记逢席抚芦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感到遗憾)
因此可见,恨与爱古今均不同义。
二、寒食 陈与义(草草随时事)的赏析 ②从全诗看,吹恨满清樽 中的“恨”具体指什么?
1、空,寓意把佳节拟人,空了佳节,实际指的是空了佳节里等待好友和家人的作者。
2、恨,更多的意思是遗憾。这种恨就是思乡之情,思念朋友之情。佳节客人未到,莺莺燕燕叫出家乡味道,笛声更引出思念家乡的情感来,导致作者有此“恨”。
三、秦观的词 画堂春 中恨的是什么?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恨春意不再,伊人不在,寂寞难耐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