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牡丹花,七言律诗的翻译

时间:2025-07-05 23:54:40 浏览: 60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牡丹花,七言律诗的翻译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⑴,泪湿红笺怨别离⑵。

常恐便同巫峡散⑶,因何重有武陵期⑷?

传情每向馨香得⑸,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⑹,夜深闲共说相思。

文学赏析

这首《牡丹》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1]

二、帮忙写一首含有我女朋友『丹丹』的情诗,我想在她生日的那天送给她,谢谢!!!

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情书了,

更多的是使用短信电话鲜花等表达感情,

竹简情书能将你的爱意刻在竹片上,

用最原始的方式告诉对方最深刻的爱。 ...

字字铭刻一片深情,一份感动!

何不把你的心声刻或撰写在竹简上,

让TA珍藏多年后也能随时翻出来体会你的一片心意呢?

这个礼物就是在百度搜 【刻心求意网】 就能找到的

三、求丹恋明的藏头诗

丹女之心比金坚

爱意绵绵无绝年

恋恋不忘初相见

明心可知吾所念

四、咏牡丹的诗词,和作者对牡丹的态度感情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 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 真国色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爱莲说中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的句子是什么?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有关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