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李清照的《菩萨蛮》
鉴赏李清照的《菩萨蛮》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赏析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凤留旧寒。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的最初几年,以寻常词语抒发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是一首写乡愁的作品。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外景辽阔高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广袤无垠的空间;内景狭小逼窄,在我们面前呈现了静谧岑寂的境界。“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听归鸿,望碧云,在古诗词中往往寄托着旅愁;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似乎已成定规。词人在这里借归鸿碧云抒发的就是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稍顷,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烟”下着一“直”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此处以窗外的雪花作室内香烟的背景,匠心独运,活写气氛之静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描写作者形容服饰,只见在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凤钗,以及凤钗上所装饰的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或花胜。“人胜”、“花胜”都是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饰物。而词人的一腔哀怨,却通过它们传递给读者。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看似愉快,却给人以哀愁的感觉。在雁断云残、雪落烟升的凄清气氛中,人物的情绪自然不会欢畅;而烛底的凤钗即使明,也只能是闪烁着微光;凤钗上的人胜即使轻,也只能是颤巍巍的晃动。
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这里词人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公通宵不寐的神态。转眼已到了白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报春的梅花想是开放了。词人不禁产生一股游兴。然而此念方生,即已缩回。“春意看花难”,何以难呢?因为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所以词人说“西风留旧寒”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其原因何止畏寒一端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既想赏花,又怕春寒这是曲笔,表现了婉约词特有的情致,增强了抒情力度。
这首词运用曲笔,以浅淡之语写深挚之情,意味隽永,值得用心玩赏。
【赏析二】
此词也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所思如此,词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炉烟直,极言静境。烛光下,凤钗溢彩,钗头人胜轻盈。《荆楚岁时记》载:“人日(旧历正月初七)剪采为人……又造花胜以相遗。”宋时风俗,于立春日戴人胜。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可见人日戴人胜亦是表达乡思的传统意象。
下片也不直写乡思。只写角声中,天色渐明。漏,古代计时的器物。晓漏残,曙色开。牛、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
最后两句语淡情浓。因为春寒料峭,恐怕去赏花的心情也没有了!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雪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李白《菩萨蛮》赏析
伤心寒山 空伫愁亭
——李白《菩萨蛮》赏析
作者:戴日强(清风寒士)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经(今甘肃秦安庄浪通渭一带),他是唐代著名的豪放诗人,诗歌雄伟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词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其《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历代词典之祖!
此词填于作者流放期间,上阕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平林漠漠烟如织”是作者登高望远所见“织”字形象描绘出烟的迷蒙貌,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寒山一带伤心碧”更是李白借景移情的体现,似带的秋山色深几许也就是自己伤心几度。顿生一种寂寞惆怅的情绪,为全词立下了感情基调起笼罩全篇的作用。“瞑色入高楼”暮色渐渐染在楼上,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沉浸在这种愁苦中。一个“入”字,巧妙地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有人楼上愁”“愁”字完成了由景物到人的过渡,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下阕是启上阕的画面而把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合在景物中,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玉阶空伫立”是上阕所写的景物感染下的感受,“空”字写出了作者由于忧愁而感到一切都是徒劳无用的,有效地体现了游子背乡的寂寞与空荡荡的情感。“宿鸟归飞急”一句用得甚妙,运用反衬的手法,既写出了日下倦鸟急归与自己的想归而不归的惆怅心理,又触景生情反衬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进而引出了“何处是归程”的设问。最后的“长亭更(连)短亭”虽是对前句的回答,但写得也是十分抽象的,长短亭相连,一方面写出了归程之遥之渺,要历经长途跋涉放能到达,另一方面又已亭的长、远将自己的愁思展开延伸,进发出作者的怃然忧思,令人赞叹。
这首词通过对平原笼烟、寒山凝碧、暮色高楼、玉阶宿鸟、长短连亭的生动描绘,构建出一幅凄凉的暮画,烘托出了惆怅的情感。在层层动静结合暮景的铺垫下,作者一点一点把自己忧愁的情绪展现出,令无数人产生共鸣,语言朴实而超脱华丽,令人赞叹,不愧为历代词典之祖!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