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类的古诗10句(带诗名)
古诗:
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⒍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⒎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别崔纯亮》)
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源升滚滚来。(杜甫《登高》)
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古文:
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释: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哲理: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⒉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刘向)
解释: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解释:到了冬天来临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解释: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善良的人不会核哗进行硬行地争辩;硬行地争辩的人是不会善良的。
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解释: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解释: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⒎雹氏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解释: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末,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⒐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解释: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解释: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⒒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解释: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解释: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