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司马迁能扯上关系吗
司马懿和司马迁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司马迁在西汉中期,司马懿在东汉末期,差了三四百年的时间,除了姓氏都是司马以外,唯一能扯上关系的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其他真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司马懿剧照)
司马姓氏源考。一、司马氏的远祖。
根据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直白一点,黄帝的孙子颛顼时期重黎主管天象和农业,到了尧舜时期,重黎氏还是负责这些事情。重黎氏的后人程伯休甫在周朝担任大司马,这个职务是主管军事的最高官职,在西周时期才设立的,终于不管理天和地的事情了。程伯休甫是司马氏的祖先,是以官职为姓氏。《诗经·常武》中说道: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甫,左右阵行,戌我师旅”
这是司马氏先祖出任大司马的证明。(司马迁剧照)
二、司马氏分流。
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甫失去了官职,从此成为了司马氏。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上称东周)后,司马氏世代掌管编写周朝的国史,周惠王和周襄王时期,司马氏离开周朝都城,到了晋国。
到了晋国的司马氏开始分流,一分为三,主要在三个地方:卫国、赵国、秦国,也就是卫国系司马氏、赵国系司马氏、秦国系司马氏。
司马氏三支派世系。一、司马氏卫国支系。这一司马氏在《史记》里面很少有记载,反而是《战国策》等其他史书多有记载,因为这一支司马氏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司马熹(司马赒)。为三任中山国的相邦,直接导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司马迁只记载聊聊数言:
其在卫者,相中山
根据1974年在河北平顶山出土的青铜鼎的铭文证明了司马迁的记载。
大概司马迁羞于记录这个同姓的司马氏的族人,起码人家做了三朝的相邦,估计所作所为不为人齿。
二、司马氏秦国支系。这是司马迁所在的分支,记载的非常详细,给大家简单列一下:
司马错(秦国名将,司马迁八世祖)——司马靳(白起部将,六世祖)——司马昌(秦主铁官,司马靳孙)——司马无泽(汉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令)——司马迁。(司马错剧照)
三、司马氏赵国支系。这一支主要依靠传授剑术而闻名。司马凯——司马蒯聩——司马宪、司马卬(殷王,司马蒯聩玄孙)——司马钧(征西将军,司马卬八世孙,司马懿高祖父)——司马量(豫章太守)——司马儁(颖州太守)——司马防(京兆尹)——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司马懿家谱)
通过分支世系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属于司马氏秦国系,而司马懿属于司马氏赵国系,是在司马氏的量大分支上。
司马迁后人改姓。司马迁在西汉时期一直负责修史,司马迁和父亲司马谈两代写成了《史记》一书。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处以“腐刑”,以后又因为《报任安书》牵扯到太子刘据谋反事件,司马迁遭到迫害,于公元前87年去世。
为了保护《史记》副稿,同时为了免于满门抄斩乡。司马迁和族长司马厚商议改姓迁居。长门改姓为“冯”,是“马”字加两点水;次门为“同”姓,“司”字加一竖。以后的司马迁的后人大都不姓司马了。(司马光砸缸图)
宋朝的大名人司马光是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后人。
按照史记太史公自述,以及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司马懿和司马迁还真能扯上关系,只是这个关系有点远。传说,司马一姓来自于远古时期司天、司地的重、黎。到西周程伯休父时期,司马姓就产生了。
后来,司马家为躲避周朝的内乱逃到了晋国,而后又分别逃难,分成了三枝。一枝逃到卫国的,出了中山国的相邦司马赒(即相国)。逃到秦国的,出了秦朝大将司马错(为秦王灭蜀)。逃到赵国的,在楚汉相争时期出了赵将司马卬,被项羽封为殷王。
司马错的孙子是人屠白起手下的将军,与白起一起被赐死,他的后代到了西汉,就出了史圣司马迁。
而司马卬投降刘邦后,他的后代在河内温县定居下来,世代担任汉朝的中高层官员,其中出了东汉的征西将军司马钧,在东汉很有名,司马懿就是司马钧的后来。
也就是说早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三枝司马是一家,后来分散了。
还有,与司马懿同出一枝的,是宋朝的名臣司马光,据说他是司马懿弟弟司马孚(字叔达)的后代。与司马迁可能出自一枝的,是被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的司马相如,这俩据说出自陕西韩城,司马相如家后来迁徙到蜀地成都。
-
三、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新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40年,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史学理论新形态的40年。所谓“新形态”,即自觉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继承和弘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古代的起点是城市,中世纪的起点则是乡村。这一论断应当怎样认识?欧洲中世纪史的教材和课程通常设有“城市的兴起”一节,其逻辑
-
城乡关系及其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是观察世界历史全景的重要视角。人类历经几千年文明史,城乡关系相伴始终。城市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而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