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是魏碑还是成熟楷书

时间:2022-07-23 11:56:44 浏览: 213 作者:笔墨纸砚网


古人认为,欧阳询书体有很多部分汲取了《苏孝慈墓志》笔法,而《董美人墓志》则明显开《灵飞经》等经体小楷之先河。如下图《苏孝慈墓志》

对于北魏隋朝碑刻,清代书法家阮元有过精准定义,即北碑南帖之说。认为北朝留下的石刻墓碑,用笔斩截,结构雄奇雅俊,与王羲之为代表的南帖流美圆转的笔法,笔势有较大区别,这只是由于地域缺乏交流,各自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

所以后代书法家认为,北碑和南帖本质是统一楷书体。只是是源流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因此 无论《董美人墓志》还是《张黑女墓志》,亦或《苏孝慈墓志》,都属于楷书成熟时期的经典法帖,都是属于真书范畴。

再具体说来,《美人董氏墓志》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属历代墓志的佳作,其书法章法严整缜密,结体正和精致,外方里圆、华美秀潤的笔致,给人以清朗洒脱,古意盎然的韵味。

清代大家罗振玉对其评价曰:“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

《苏孝慈墓志》是北魏向唐楷过渡期的隋朝墓志。已相当成熟的楷书典范。无论笔法,结构,章法,都已达严谨缜密程度。有艺术特色。特别是是隋唐时楷书 要求的“方圓兼備、收放得體”、“中锋侧锋兼备”;結体要求的“中宫紧致,穿插避讓;疏密得当”;“平正與險绝”的辯證統一; 章法要求的上下連帶,左右呼應,等在《蘇孝慈墓誌》都有表现。這就是楷书的魅力所在。從書法歷史長河上看,《蘇孝慈墓誌》既是對六朝楷書的繼承,也看得出二王流派楷書的影響,瘦勁爽利,风韵犹存。

正因這樣的楷書典范,唐代初年虞世南、歐陽詢的創作楷書也就在这两个碑刻汲取了营养。唐代書法大師的出現就是歷史的必然了。

《董美人》《苏孝慈》这一时期,是书法从隶向楷转变的这一真书发展成熟时期,大约经历了从汉末和魏晋南北朝约四百年的时间,最后到唐代达到了顶峰。

在这一时期内,书法出现了多种形态和风格。从碑版字体风格看,大体上有秀丽典雅和雄浑刚健两大流派。

从结体形态上,可分为斜势紧构和平和宽结两种类型。

《董美人》《苏孝慈》即属于平和型。

尽管都是楷书,然而,魏碑与唐楷做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

魏碑字体由汉隶八分而来,多朴拙,开张,造险为主。

唐楷结构多精致,严谨,匀称,法度井然。以元为例,一个是《魏灵藏》魏碑笔法,一个是《褚遂良》唐楷笔法,

基本上以南朝和北朝各自的碑版为代表。唐代楷书即是在这两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吸收了南朝的雍容典丽风格,又兼容了北朝的浑劲挺拔风格,集南北朝书法之大成,开创了一代新的书风。

谢谢你的提问。《董美人墓志》和《苏孝慈墓志》当然是成熟的楷书,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

实际上汉末的《宣示表》已经是楷书了,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已经成熟于东晋,而且有不少人都学习楷书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就是证明。

还有很多隋代以前的碑刻,都已经是成熟的楷书了。

钟繇《宣示表》放大本。

那么,为什么我们印象中,只有唐代以后才有了成熟的楷书呢?

这个问题是这样:唐代以前,包括隋朝,书法还没有完全实现事实上的统一。

王献之《洛神赋》楷书。比如,东晋时代,虽然有了成熟的楷书,但是,东晋还是一个隶书的时代。

也就是说,东晋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写楷书,而是写隶书。

东晋以后,王羲之这个书法体系的影响,在不断不断自觉地扩大,所以,那些写隶书的人,也就不断改造自己的书法,去学习楷书了。

唐初欧阳询的楷书《皇甫诞碑》。改造好的,非常接近楷书,改造不好的,就是隶书的尾巴还比较明显,这些书法,就是我们后来(清代)人,所谓的“魏碑”。

历史上是没有“魏碑”这个书法名词的。

所以,所谓的“魏碑”对书法的概括,并不具体、科学。

例如《瘗鹤铭》、《郑文公碑》、《敬史君碑》等等,完全与有些“魏碑”像《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大不一样,是非常接近楷书的书法。

《董美人墓志》是隋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杨秀给爱妃董美人写的墓志。

董美人19岁那年因病去世,杨秀25岁左右,对董美人死非常惋惜思恋,写下感人的一篇墓志。

这个墓志立于开皇十七年(597)书法秀美温婉,点画完全脱去隶书笔意,也没有“魏碑”概念中的大棱大角的方笔,而是很接近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笔意的。

《苏孝慈墓志》比《董美人墓志晚》晚6年,刻于仁寿三年(603),距离唐代,只有十几年。也是一个楷书。

有人说,欧阳询学习的就是《苏孝慈墓志》,那是想象而已。说不定就是欧阳询写的呢!

为什么隋代会出现这样两个“楷书”,其实一点点不奇怪。

楷书从东晋到隋朝,已经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了。

早在西晋时期,钟繇楷书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北方。

这些小小的火种与南方王羲之继承的钟繇火种一样在发展。

楷书之所以能够发展并且替代隶书,原因很简单:因为楷书比隶书书写更加方便快速。

如果楷书比隶书书写还要慢,你想想谁愿意学楷书?

就像今天的简化字,为什么为大家容易接受,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简化字写起来笔画少,比繁体字快一点。

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便利是势不可挡的。

所以,隋朝出现楷书,一点也不奇怪。

北齐的楷书,还有“魏碑”的尾巴。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隋朝和唐初,并不是都像《董美人墓志》和《苏孝慈墓志》这样接近王羲之书法,也有一些书法,仍然保持了一些魏碑的遗风,例如,欧阳询的书法,就是之一。

但是,这并不影响已经都是楷书。

我们对楷书的认识,应该不要仅仅限于欧、颜、柳、赵这样一个小小的范围。

书法的方笔和圆笔,在隶书就存在。只是王羲之的楷书体系,圆笔多一些而已。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