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书法清劲秀丽,雅致含蓄,不激不厉,章法疏朗悠闲,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美。空灵是一种意境。美学家宗白华认为空灵是指意境包含的那个灵的空间...
-
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中国古代的碑帖艺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一个讲究书法艺术的文明古国,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曾产生过甲骨、金文...
-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文化先进,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唐朝时期是吸纳百川的时期。...
-
这个问题很专业,我认为现代的四个人的书法艺术作品值得收藏。一,张海的变体(隶书)即张海体,有艺术收藏价值。...
-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
-
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
-
一,庞中华说起庞中华的字帖,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感到亲切,年轻一代甚至是中年一代都曾学过庞中华的字帖,九十年代,人手一本庞中华字帖已经司空见惯了,庞中华的字帖影响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那样简单,在那个特殊时候,学习文化空前热忱的时候,庞中华的字帖更像是一粒种子,一粒希望的种子,播撒下那一代中国人的理想。...
-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艺术才华巅峰的朝代。涌现出了许多艺术气息浓厚的传世佳作。就帝王来说,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唐朝皇帝里边,最有艺术才华的一位。戏曲界里公认的开派祖师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迄今为止,戏院一直被称“梨园”。“梨园”原来就是唐玄宗培养舞蹈艺术人才、欣赏音乐的地方。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生于东都洛阳,父亲是李旦,母亲是李旦的妃子德妃,公元689年武则天将李龙基过继给死去的李弘为子,以继承香火。李隆基生就相貌堂堂,多才多艺,性格英明果断,称得上是少年英雄。710年。唐中宗李显被自己的皇后韦后和女...
-
学习硬笔一定要临古帖。历史是最公正的,真正好的东西是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因此,要想找经过权威认定的字帖,那么去临一本古代优秀小楷绝对没错。...
-
书法常识——如何欣赏书法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
-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作者为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
-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代董其昌将李邕李北海与右军王羲之相提并论,可以说将李邕的地位推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李邕是个很特别的人物,拿今天们话说,“黑白两道通知”。他...
-
首先要明确硬笔书法,是临古帖好,还是临今人帖好的问题。首先,写毛笔字的爱好者,都有一个切身体会和经验,就是学书法要临古人法帖。不能学今人字。这是很有道理的。但硬笔书法就...
-
书法作品形式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目前的书法作品形式更为丰富多彩。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实际需要以及纸张大小和形状都有关系。...
-
书尊王羲之,以御制御书《晋祠铭》与《温泉铭》为代表。。明显有《兰亭序》风格。很明显,太宗书体达到很高成就,恣肆豪迈一气呵成,自由双畅。与《兰亭序》及颜鲁公《祭侄文稿》...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在诗词文书画这些当时最主要的主流文化领域都获得了一流的成就,任何人只要在其中一个...
-
清代赵之谦创造了魏碑行书,其特点横画舒展,转折跌宕,字体形态妩媚多姿,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作品大气磅礴,引人入胜。现代的魏碑高手应数天津的孙伯翔先生,他功力深厚,风格多样,朴拙险峻...
-
中国古代书法家:1 王羲之 2 王献之 3 赵孟頫 4米芾 5 颜真卿6 董其昌 7 苏轼 8 智永 9 黄庭坚 10 蔡襄11 欧阳询 12 柳公权 13 张旭 14 锺繇 15 蔡京16 杨凝式 17 陆机 18...
-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 1 各种鸟的意象
- 2 含有梦萦的诗词
- 3 关于树的诗句
- 4 有哪些你觉得是人间绝句的诗词?
- 5 求晏殊《蝶恋花》
- 6 关于桃花和柳树的诗句有哪些(写桃花和柳树的诗句)
- 7 关于雪的宋词诗句
- 8 敕勒川,诗歌。
- 9 草前面加一个字,诗意一点的
- 10 关于古城的春天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