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咨讯

书法《兰亭序》中“惠风和畅”四个字书写优美,为什么“和”字要多一笔呢?

时间:2022-05-31 22:35:37 浏览: 137 作者:笔墨纸砚网

我们知道,《兰亭序》是在最自然最舒心畅快的状态下书写的,可谓天作之合。或叫天人合一的逸品。特别是写到惠风和畅这四个字,可想而知,当时王羲之的心情愉快,心手双畅的最佳状态。

这时候,写字就有点信笔由僵,放手畅达书写自由自在,所以我们看,这个和字,与上一个和字,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上一个写得规矩端整,严谨缜密,完美而无懈可击。

到了这个惠风和畅的和字,就有点相当进入状态,完全放松放手书写,写完右边的口子时,大概发现一是口子写得有点过大,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偏上。

我们可以将有横,与没横画的两个和字对比一下,没有横画,感觉是不是有点空荡和虚浮,总感觉有点不和谐。

书法家写字,就是靠直觉反应,感觉哪块不对就需要处理一下,所谓制造矛盾,化解矛盾,也就是造险化势,不要说书法家,就是我们平时书法,那块写得不太合适,也想方设法查漏补缺一下,甚至描上一笔。

所以,这一笔多出来的横画,目的就是想让口字的重心下移。而这在古人《用笔三十六法》里,也有说法叫增减,出于和谐美化的要求,增减一点,一画,一撇一捺,也都是书法结体布局的画龙点睛之处。即使是书圣,也有走神分心那么一瞬间,怎样处理和化解结体布局,也是能看出书法家精湛的艺术功底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一是因为他在魏晋时期就写出了如此高度成熟的行书,而且技法高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一篇草稿,是性情所致写出来的,是书法和王羲之的个人情感的高度统一。

那么在这样一幅草稿作品中,我们你能够明显的看出王羲之的情感变化,《兰亭序》的前半部分写的比较稳定,基本上相当于写行楷书,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大,这个时候王羲之的情绪还比较平缓。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越写越快,字和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还出现了多次的涂抹和错误,可见当时王羲之的心情也比较激动。

即使是在这种,关注于情感和内容,没有关注书写的情况下,王羲之的用笔依然变化丰富,里面出现了21个“之”字,个个不相同,也能够看出王羲之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一共出现了两个和字,一个是开头一句“永和九年”,一个是中间部分“惠风和畅”,这两个“和”字的写法也不一样,一个是“禾加口”,一个是“禾加日”。

我们知道,这个《兰亭序》的版本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冯承素是奉召临摹,肯定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会临错的,王羲之当时就应该是这么写的。

而唐代另外两个书法家褚遂良和虞世南,他们的临摹本,第二个和字并没有多出一横。

他们应该是在临摹的时候,故意去掉了那一横,因为他们是临的,可以修改,而冯承素是摹拓的,只能按照原作双钩描摹。

虞世南临王羲之《兰亭序》

褚遂良临王羲之《圣教序》

而我们查遍书法字典,并没有在字典上找到王羲之第二个和字的写法,王羲之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由此可见,这个字王羲之可能写错了,多写了一笔,这个地方不好修改,也不好涂抹,就放在这了。

其实这样的做法还有好几处,比如第一张图片里的“痛”和“夫”字,写错了没有涂抹,直接放在那了,这毕竟是一幅草稿,写错字也正常。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一、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凌源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辽冀蒙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二、赤峰旅游景观共有多

  •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小字莫作

  •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一、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硬笔书法二级考试内容为:完成一幅 不少于 40 字作品,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试要求: 一、整篇幅的要求。 1、书写正确、端正。 2、标点符号

  • 硬笔书法考级要求

    硬笔书法考级主要分为9级,前1~3级为初级,4~6级备空为中级,7~9级为高级,初级考核书法的基本临摹,中级考核硬笔书法的实用技能,高级则考核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