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咨讯

书法学习中练控笔到底有多大作用?

时间:2022-06-05 04:06:2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谢邀。控笔也就是对笔的操控,既是操作技法,又是运用能力。主要内容有两个:①执笔之法;②运笔技巧。

(一)执笔的动作规范。执笔其实无定法,以舒服、实用、自由、灵活为主,总之可以最精准有效的实现“心手合一”为最高准则,无论大字小字,都便于使横竖撇捺点画线条的书写效果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二)运笔的技能强化。如果说执笔是静态稳定的,运笔则是动态变化的,指挥协调的难度更多一些,实践性也更强一些。因此执笔可以调教定型,而运笔必须靠练。一是提升线条的质感。可以先通过画圈、连线、转弧等线条练习来把握运笔与点画之间的关系。尔后通过深入的临摹练习,去体悟总结藏露、提按、使转、挫顿、节奏、速度的技巧,重点对起笔、运笔、收笔等动作要领形成理性认识并固化为肌肉记忆。总之,主要靠临摹来强化理性认知,靠书写量度来强化能力。

(三)控笔的理想状态。不松不紧、有张有驰、游刃有余、八面出锋是最佳状态。对于有一定书写基础的人来说,笔不能控死,笔死则字僵,写出来的线条都是机械生硬而无活力的线条,很多摹作徒有其形表而无其神质正缘于此。控笔也不能太油滑,太放纵随意虽得其神,易失于巧,有些江湖书法花拳绣腿、牵丝乱绕,亦或入笔无法、信马游缰,实质上是控制不好笔,也是不可取的。

『综述』控笔是书法技法的基础要素,也是书而有法的技法支撑。控笔中的执笔要以书者便于书写为主,没有定法。控笔中的运笔是核心,关系到力量、节奏、速度笔重要因素,同时与书写工具、纸张也有一定关系。控笔主要是通过临摹来揣悟笔画线条与力量、方向、节奏之间的关联,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临摹书写实践来实现。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练控笔作用有多大?可以说书法水平有多高,控笔能力就有多大,我们所说笔法法训练主要就两点一是笔法,一是结体的,这是外在的形态,而这一切都需要内在的功夫,打个比方武术谚语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控笔能力就是通过笔法的功夫来实现,控笔训练是一个长期摸索学习的过程,随着各人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难度段位相应提升。

一,最基础就是持笔姿势动作,现在大部分采用的是沈尹默先生的五字执笔法,苏轼所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就不一一展开叙述。

二,就是运笔的起,行,收训练,如右图王羲之草书字,虽然连贯一笔书,但是能够清晰的展现起行收几个动作的基本特征。画线处就是典型的控笔难点,要点,读帖临帖初学,就是要读出和练好这些控笔能力。

这里最关键就是大多字的起笔,都是承接上面的收笔之势,就是常说的行气和有形的牵丝连线。

初学者毛病往往只看到笔画的横,竖,撇,捺,折等不连贯分解笔法,而忽视了笔画在空中落笔一瞬间连续无形的弧线。

大多是写一笔停下来,再描下一笔。而不是一笔连带下一笔去书写。这也是唐楷训练写一次看一次导致的后遗症,只学会了套路规则,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关联训练,这是需要特别提醒的控笔能力训练的薄弱环节。

三,还有线条的形态表现,质感训练。举例来说,一个横画运笔,控笔能力有长短,粗细,起笔,切笔入锋,角度,弧度等方面,古人言唯笔软而变化生焉,毛笔是软的,与纸面接触后,通过控笔,就会如魔术师般写出许多妙笔生花。这就是控笔能力的体现。

中锋用笔,侧锋用笔

挫笔法,所谓挫笔,是指运笔时突然停止,提起换向再按并稍向前运笔的控笔技法。

提笔,按笔即指笔毫在纸面作上下运动,从而使笔画产生粗细错落的变化。 抢笔,指行笔至笔画尽处,提笔离纸时的一回力的动作。

另外经常运笔技法还有逆锋与拖笔,绞转与圆转,方折等笔法。

四,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不断强化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力训练问题,

比如常说 笔力的轻重,并非用笔的力大劲小方面问题,而是一个人高超的拿捏笔锋的能力,有人为提高笔力,手腕挂一个秤砣哑铃之类,确实有点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用笔的轻重完全取决于运笔时的力度控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

如果能较好地掌握用笔技巧,在力度掌握上,不轻不重,非急非缓,恰到好处,就可以达到虽是重规叠矩,却又熨帖不陂,直当得意的绝妙境界。

如果不能良好地认识和把握运笔分寸,则将造成点画的或软而无骨,或刚而无韵,或轻而浮薄,或重而滞笨的貌似古拙、强健,实则是软弱无力、矫揉造作的表现。

另外还有控笔迟速 运笔的急与缓,疾涩控笔能力。在书写过程中,运笔的迟与速须作有机配合,方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若味迟重,则易失神气;一味急速则易失形势。疾不等于急,快速行笔并非“疾运”。 疾涩”就是疾的动作。 涩,指涩势。涩是说笔毫行处要留得住,又不是停滞不前,行笔既急,又劲,

一般来说,学书之初,运笔宜缓,亦即稳运,待逐渐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运笔速度。迟与速掌握的基本功,主要在于“急”与“重”方面,如此基本功才能扎实。能急不愁缓,能重自能轻。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自能进入对迟速掌握的“随心所欲”自如运用的境 地。

在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特别是草书,这些是王羲之、王铎、黄庭坚、怀素的草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控笔变化给人心理和视觉效 果上带来的差异。

总之,控笔能力的训练伴随书法学习始终,妙趣无穷,古人讲究笔力,追求笔力惊绝风神杰出的境地。如“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多力丰筋者圣”,

书法的力度必须通过柔软的笔只有写得好的,才能从视觉上感悟出力度来。所以,欲究书法之笔力,先须认识毛笔之软毫的妙用之理,使柔而能健、健而能刚,笔力方才能够落实、能够出神。

相关阅读

你知道哪些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你知道哪些描写饮酒的古诗词?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