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咨讯

《兰亭集序》是哪个书法家的作品?

时间:2022-12-19 03:14:12 浏览: 213 作者:笔墨纸砚网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兰亭序》的整体章法布局获得了极大成功,整篇前四行的行距比较大,为了纠正开篇有些拥挤的不足,王羲之拉大了行距,但仅仅是这四行,为了制造行书布局生动效果,将“崇山”二字拿到行外书写,体现了大师敏捷思维的革新创举之笔。《兰亭序》的全部二十八行所形成的倾斜线,都是自左至右有5度的倾斜,王羲之移植运用精湛绝妙,天衣无缝,避免了常人易犯的呆板之气,使之具活气和鲜灵之神韵。

至于局部,其第一行里的“癸丑”二字显然显得拥挤,明显是二字只占用了正常一个字的空间,把它们进行特殊处理安排在一起,实际上有更加强调的意味,使其更加引人注目。第一行末尾的“会” 字,显然又有硬挤上去的意味。第一个“会”字,按说可以写到第二行里,但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看到第三个字仍然是“会”字,为了避免重复字的出现而将其挤了上去,此一举对于整体完美章法的贡献意义巨大。

其次,从文境到书境。王羲之写字总是要寻找一个审美对象,在《兰亭序》里,这324个“之”字就像图腾一样,深深地刻在中国文人的心头,所以他说是“神的力量推动自己把它写出来的”。

结合历史背景赏析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

《兰亭序》集中体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件空前绝后的艺术作品将作者的气度、风神和襟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人们用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来称赞王羲之的行草,这是非常绝妙的形容,特别是这件作品摹写精细,笔法、墨气、神韵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何写好兰亭序

古人说,要写好书法,择毫落墨之际,要做到“全身力到”。意思是说,用毛笔写字,全身的力气要通过“掌竖、腕平、肘自起”的正确的执笔法、运笔法达于毫端见之于纸上,练纸上的字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但是什么是“力透纸背”?什么是“入木三分”?我想对一个初学写兰亭序的朋友来说是无法感知的。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很慢很慢的书写,并且要全神贯注的去机械的临摹。在老师手把手的辅导下您也许很快学会了字的笔画的来龙去脉和巧妙的藏锋露锋,如牵丝引带,左顾右盼等玄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画肖像式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步还是很快的,他使朋友迅速的掌握了用笔的技巧,练习者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老师和经典的字帖也多了几分敬意。
一些朋友每日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苦苦的追寻者古人的笔迹,“慢、慢、慢”稍不留意这个字的笔画又错了。虽然如此但乐此不疲,当“全身力到”慢、慢、慢成为习性以后,也有一些久练的朋友问我,古人是这样学书法的吗?兰亭序是慢慢的写出来的吗?我答说不是的,因为古人还说:“欲书先散怀抱”。意思是说,要写好字,情志上要放松,不能紧张。苏东坡补充说,写字要无意于佳乃佳。随心所欲的写好兰亭序,那么我们必需“欲书先散怀抱”,笔画才能干净利落、斩钉截铁。这需要兰亭序外求功夫。
魏、晋、南北朝时简单的法帖、字型各异,笔画斩钉截铁、有方有圆,好像兰亭序尸解后的骨骼。他正是学兰亭序笔法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先练点比较容易上手的碑版,再去写兰亭序。那么我们书写的节奏会有起伏,入木三分的力度也会出来。所谓“全身力到”慢、慢、慢与“欲书先散怀抱”斩钉截铁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您会感受到,二者都经的住实践的检验,二者都是至理名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一、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凌源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辽冀蒙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二、赤峰旅游景观共有多

  •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小字莫作

  •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一、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硬笔书法二级考试内容为:完成一幅 不少于 40 字作品,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试要求: 一、整篇幅的要求。 1、书写正确、端正。 2、标点符号

  • 硬笔书法考级要求

    硬笔书法考级主要分为9级,前1~3级为初级,4~6级备空为中级,7~9级为高级,初级考核书法的基本临摹,中级考核硬笔书法的实用技能,高级则考核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