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什么理论?
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以及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种因素的抽象概括。
战国末至西汉初出现的《易传》中,阴阳学说才在哲学领域首次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发挥。《易传》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充分肯定世界具有永恒运动属性的同时,《易传》还着重探讨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认为一切运动都源于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作用。
《易传·系辞》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就是说,无论春夏秋冬的循环推移,或是昼夜明暗的交替,却无一例外地产生于阴(柔、月、寒)阳(刚、日、暑)的相互作用,正所谓“天地絪腽、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处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中生长、变化;若阴阳一旦毁灭,则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就不复存在。在此基础上,《易传》作者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世界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后世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大多因循《易传》的思路,用阴阳学说作为自己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明代著名医家兼养生家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中就指出:“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之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所造化万物;人物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类经图翼·医易义》)
正因为如此,所以阴阳法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人把握和分析人体物质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辩证论治和养生防病的基本纲领。事实上,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正是在阴阳学说的直接指导下解释生命活动现象,建构却病延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
-
一、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凌源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辽冀蒙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二、赤峰旅游景观共有多
-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小字莫作
-
一、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硬笔书法二级考试内容为:完成一幅 不少于 40 字作品,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试要求: 一、整篇幅的要求。 1、书写正确、端正。 2、标点符号
-
硬笔书法考级主要分为9级,前1~3级为初级,4~6级备空为中级,7~9级为高级,初级考核书法的基本临摹,中级考核硬笔书法的实用技能,高级则考核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