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的角度谈谈对美学的看法
一、从书法的角度谈谈对美学的看法
书法中的美学像什么?前人已经说了不少,这里不再引用;
书法的美感在于个人品味,也莫结合马哲谈美学理论。因为自身不同的感觉看出来的美象不同。
金庸笔下的某武功秘诀可以藏在书法笔画流畅之间的特点中表达,虽有点夸张表达,但是欣赏书法与想象力确实超脱不凡了;
某前人妩媚的书法之美,非常人能体会意境,难以品味与练好传承发扬光大,如是,类似意境体会皆是不易深得,书法创作最终也难能超过某些前人名家,有时候分别欣赏书法作品观其特性,一时会难于言表,过后细细品味,有感而发之美。。。
--随笔
二、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有哪三个原则
结构,笔法,黑法,布白
书法欣赏与评价有三大要素,即:技巧的高低,功力的深浅,品格的雅俗。这三要素中,其实把古人一直强调的【法】与 【意】作为书法艺术审美核心。技巧与功力可以类归书法中的【法】 之范畴,品格或格调可以说对【意】的追求。我个人更进一步地理解 成,这也是广义上【术】与【道】关系在书法艺术中具体的体现。
三、谁能帮我谈谈对《兰亭序》书法美学的认识、谢谢哦、急
《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兰亭序》的语言清新优美。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如诗如歌的语言,几成千古绝唱,吟来如沐春风之清新,似饮甘泉之甜美。 《兰亭序》的意境高远深奥。作者在以轻松的语言描绘过景色之后,语气渐转深沉:“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行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此后话锋再转:“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此句是该文后半段的点睛之笔,再往后的文字则是此句的展开。自古以来,人们对这段文字的争议颇多,有人认为它反映出王羲之受佛教影响,有厌世思想,也有人认为此段与前文风格不一,怀疑不是王羲之写的。笔者则认为,《兰亭序》通篇的中心思想是以一贯之的。前文状物,后文抒怀,互为铺垫,互为补充,其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正是由于他看到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启迪人们珍惜短暂的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保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兰亭序》意境的高远深奥之所在。 参考资料:
采纳哦
-
一、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凌源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辽冀蒙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二、赤峰旅游景观共有多
-
苏轼书法思想对后世有哪些重要影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小字莫作
-
一、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内容是什么呢? 硬笔书法二级考试内容为:完成一幅 不少于 40 字作品,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试要求: 一、整篇幅的要求。 1、书写正确、端正。 2、标点符号
-
硬笔书法考级主要分为9级,前1~3级为初级,4~6级备空为中级,7~9级为高级,初级考核书法的基本临摹,中级考核硬笔书法的实用技能,高级则考核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