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的赏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的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赏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是人类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情感,历朝历代,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无法回避一个“愁”字,著名词人贺铸在他的代表作《青玉案》中,连用了三个比喻来描述他在一次刻骨铭心的偶遇后心中滋生的愁绪。“烟草”连天,说明“闲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说明闲愁的连绵不绝、永无尽期。这三个比喻,立意新奇,形象生动,令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遮天漫地,茫茫无边,拂不去,躲不了。特别是“梅子黄时雨”被认为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贺铸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 的美称。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晚年自号庆湖遗老。他出身贵族,从小博闻强记,7岁能诗,又酷爱习武,为人耿直,有豪侠剑客之气,但因为不媚权贵而怀才不遇,只做过了些小官,
贺铸晚年退居苏州,在姑苏城盘门外十余里的一个名叫横塘的清静之地隐居,埋头书海,潜心读书、写词。他家中藏书万卷,有一半多是他一笔一划认真校对过的,《青玉案》这首被黄庭坚称为“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的绝唱就是在这里邂逅了一位美女后,有感而发写下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凌波”,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指那位美人,词人远远地望见一位美人在住所对面姗姗而来。这女子美丽、窈窕,令词人神魂颠倒,欲随之而去,可是美女微步,不过横塘,词人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留下的是千般愁绪: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她内心的孤寂,恐怕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知道吧!
他痴痴地站在路旁,幻想着那女子可能还会走回来,可是直到彩霞落尽,夜暮降临,佳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满腔“闲愁”不由得喷涌而出。这一怀愁绪,像遍地迷濛的衰草,像满天飘舞的柳絮,更像那黄梅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在殷殷的烛光中,化作句句相思,绵绵不绝地流淌着!
贺铸的词音律和谐,意境开阔,受到众人的瞩目,广为传唱,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下面这首以荷花自喻的咏物词就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莎行》
大部分写荷花的作品,往往是赞扬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贺铸这首词中的荷花却生长在偏僻、长满了绿萍、连采莲小舟都进不去的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连寻香觅密的蝴蝶和蜜蜂都不曾光顾。那些长在桥边路旁、游人熙攘处的荷花,能供人游赏,被人宠幸,而这地处偏僻的荷花,就只能自开自谢,到最后在秋风中花瓣落尽,只剩下苦味的莲心。
这样的荷花,虽然不趋时附俗,虽然保持了自身的幽香贞洁,但最后,却还是在秋风中芳颜消尽,在孤独、寂寞中悲苦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赏识。这样的荷花,虽然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保住了自己所谓的气节,可最后,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而词人自己呢?
【传世名篇】
*********************************************************************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参考译文]:
美女微步,不过横塘,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她内心的孤寂,恐怕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知道吧!
天边的碧云在缓缓地流淌,夜暮已降临到长满杜蘅的小河边,佳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只能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句。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参考译文]:
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荷花只能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苦味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浦口的水波上,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可现在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
*********************************************************************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