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艺术 > 艺术风采

举例说明名章和姓名章的区别?

时间:2023-09-13 22:38:25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名章也叫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章可以是一枚,既包括姓又包括名。名章使用非常考究。尤其是题款与用章的关系上要多加注意。

拓展

一、印章的分类

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的种类。书法中的印章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按其印章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半圆、椭圆等。

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朱文盖出来字线是红的 ,白文则是白的。

二、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无法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宋元以后,因为注重了书画落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三、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按其所篆刻的内容上可分为名章与闲章。书法艺术主要从的刻内容去研究。

名章也叫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章可以是一枚,既包括姓又包括名。名章使用非常考究。尤其是题款与用章的关系上要多加注意。

(二)闲章

闲章被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也叫启首章、起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闲章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有励志的;有表达爱情的;有表达笔墨之情的;有记事的等等其他的。闲章在字数上可多可少,可以是两个字,可以是一则名言,也可以是一句诗,甚至是一首诗。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铃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可以根据石料的造型刻成的印章,一般不用方形的,用长方形、半圆形等这些。作品盖引首章要看合不合适。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斋号章宋元以后,斋号章风头大起,书法几乎都有斋号章。斋号通常称楼、阁等。

(2)雅趣章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劝人学习的;有表达情怀的;有表示笔墨的;有祝福等。

(3)年号章用来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等。例如今年是戊戌年。

(4)月号章用来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等。

2、拦边章

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画龙点睛作用。

3、压角章

盖在边角的章统称为压角章。有着调整整体的作用。

4、拦腰章

条幅的书法作品在右上方盖引首章,中间太空阔了,可以加盖上拦腰章。

5、鉴藏章

鉴赏收藏者用的章。

四、书画作品的铃印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铃盖的,而是有一定规定的。如若印盖得不好,会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如何铃印,需要认真对待。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合适

书画印章的使用大小合适就行,不可以太大也不可以太小,不能一概而论,应与作品的大小相匹配,一般大作品适用大印章,小作品用小印章。

下面介绍一下写什么字体大概用多大的印章:

小楷(1cm~1.5cm)

中楷(2.5cm)

草、隶和篆书(2.2cm~2.5cm)

字(13cm)—印章(2.5cm)

字(3cm~8cm)—印章(2.2cm)

字(1cm~3cm)—印章(2cm~1.5cm)

印章的大小,与作品的形式有关,要根据书法形式挑选印章,还与书画作者盖印方式有关。

这里只是说一下大概情况,真正用到都是根据你自己的作品来定的的。

2、合适数量

铃印的数目,古人喜欢用单数的。有铃印“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

3、恰当位置

铃印的时候,要看好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或者疏密的地方。

4、权衡轻重

就印色彩来说,朱文印的较轻,白文印的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铃朱文印;墨色浓重之作,宜铃白文印,

5、注意风格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对一致。

好了,今天小牧也说了很多关于印章这方面的知识点,大家好好消化一下,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墨翁-山水画「源远流长」赏析

    墨翁 中国当代书画家 福建书画协会会员 墨翁,1967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曾师从中国美协理事翁振新老先生,生于书香门第世家,自幼习书绘画,以山水花鸟系列的作品

  • 面对生命的微笑  ——众家品读贾广健花鸟小品

    初春(中国画) 贾广健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这是元人吴师道咏荷花的诗句,诗名是《莲藕花叶图》 ,是一首题画诗。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美院

  • “水墨锣鼓——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在沪开幕

      中国民间历来有“正月看大戏”的旧俗,元宵后的正月十六(3月3日)下午,戊戌新年的气氛还没有消散,由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中国戏剧人物画研究会主办、澎湃新闻协办的“水墨

  • 云水襟怀宋步云

    宋步云 嘉陵江风光(水彩) 38×53厘米 1942年 宋步云宋步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在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的创作与探索上取得了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