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书法真迹传世吗
内容提要:杜甫在唐代艺术史上以诗歌著名,其涉及书法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唐代书法史。他从禇遂良、薛稷书法出发提出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观点实际就是对唐代开元以前书法史的概括,他在诗歌中吟咏的张旭草书、李潮八分书以及他所反对的崇尚肥厚的风气都反映出开元间书法状况,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书法创作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的风格,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从其诗歌中还可见出他的书法创作观无疑也是成熟的。
关键词:杜甫 书法 瘦硬 开元 创作
杜甫与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可谓唐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但是,就书法而言,两家却各有侧重。李白以《上阳台帖》为代表,书法创作水平极高;杜甫传世书法作品虽有《两川夔峡诸诗石刻》、《古柏行》等,而且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有如下记载:杜甫……方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作诗善陈时事,世号诗史。于楷隶行草无不工者。但其书法创作多为世人所忽略,书法史上杜甫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的论书诗而决定的。他的论书诗,在唐代中期及其以后都极有影响。本文从书论、书法创作两个方面探讨杜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一、书贵瘦硬--唐代开元以前书法主流杜甫在他的论书诗中常提到禇遂良、薛稷,如《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quot;学并卢王敏,书偕禇薛能。《发潭州》:贾傅才未有,禇公书绝伦。对禇、薛二公的书法非常佩服。禇遂良、薛稷同为初唐楷书四家,二者风格相似,书法史上有买禇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禇遂良传世作品中,以《雁塔圣教序》为其风格成熟期代表作。其书法风格,以瘦劲为特点,是杜甫所谓书贵瘦硬的典型代表。宋代学者董逌《广川书跋》以疏瘦劲炼瘦硬通神称之,清代王澍《竹云题跋·禇河南雁塔圣教序》:评者谓此书如'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此仅得禇书之貌耳。河南连诤立武昭仪,引义极谏,叩头流血,置笏于地,曰'还陛下笏',此其骨干与铁石何异?宜其笔法瘦劲如铁线绾成,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评者但以轻弱相拟,非知禇公者也。而薛稷书法,王虚舟《虚舟题跋》称其用笔纤瘦,结字流通,又别为一家。对于他的大字,杜甫《观薛稷少宝书画壁》称赞:少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米芾《海岳名言》不以为然: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这郁郁三大字,至今已不见,而杜、米二家面对同一件书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孰是孰非?沙孟海《〈海岳名言〉注释》评论说:薛稷书学禇遂良,比禇更瘦硬。倒收笔锋是唐人运笔之一法,后世或叫'藏锋''回锋',米老不喜此法。究其因,米芾的批评,主要基于他自己的书法观。米芾对于二王笔法的理解与活用,在书法史上都是少见的,他的出发点与角度自然与作为诗人兼书家的杜甫不同。但是,对于杜甫所?quot;瘦硬通神,米芾却十分赞成:唐官诰在世为禇、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唐代开元年间,健在的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张旭、徐浩、唐玄宗等人。由于玄宗的书法追求及政治地位,许多人包括徐浩均以君主之喜好为晋升干禄之手段,全国上下形成以崇尚丰腴为特点的审美大潮。不仅书法如此,其他艺术如雕塑、人物画等等都有此特点。而杜甫身在其中,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人们审美指向的变化已成大势,他只是意识到,崇尚肥厚的书法风气与贞观年间已大大不同了。基于此,他极力赞赏开元以前以禇、薛为代表的瘦硬派书风。
-
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绫本,纵262厘米、55厘米。上海朵云轩藏。 内容为五言律诗一首,诗镜苍凉沉郁,字势纵横捭阖。以其诗文、笔意推之,约为王铎四十五岁时之作,其书风已明显转
-
清代俞樾《各体书六条》屏,6条,纸本,纵142.5厘米,横38.3厘米。 此作以楷、行、隶、篆等各体书录写诗文六种,送与友人“臞客”。其楷、行二体笔墨庄静秀逸,富于文人气质。隶书
-
赵孟頫致崔晋痔疮帖,来源:《渤海藏真帖》 释文:进之足下:贱体痔疮大发,欲得椿树子如此(图案)样者,望买少许,并好棕糊刷要一枚。孟頫。
-
毕沅(1730~1797),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历任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实授甘肃巩秦阶道台、安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