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观赏

《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一首》的行书有什么书法特点?

时间:2022-12-03 22:35:08 浏览: 182 作者:笔墨纸砚网

  《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一首》,绢本,长98。6厘米,宽55。3厘米,现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七言绝句》诗文出自蔡襄《访陈处士》,它是吴据存世唯一一件 大字行书挂轴之作,也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大字书轴适合悬挂 欣赏,重在行气连贯与左右上下字的呼应,吴琚此轴笔势较一般小字快速而强劲, 结字紧密,以倾侧取势,上下字相映带,更为强调米芾行书的特色,同时代的陆游 与范成大都有类似风格,可见当时的风气如此。
  这件作品笔画提顿之间但见纵恣自如的跃动感,一股潇洒意气随着笔触的流 动,畅然而生。作品上虽无作者落款,但有“云壑居士”印,因此定为吴琚。吴琚 书法善学米芾,由于书风酷似,为历代书家推崇。苏东坡曾赞誉米芾书法“沉着痛 快”,这句话用来评价吴琚的书法也算贴切。
  
  这幅作品不论线条与结构,都透露出 彷彿米芾那般俊逸洒脱、痛快淋滴的神采,但是却没有一般米字所见那种肆意纵横 的习气。这件作品的外观形式称为“条幅”,它的出现与当时鉴赏的喜好、住屋的营造 变化,有着极大的关联。书法作品从手卷到立轴形态的变化,大约开始逐渐兴盛于 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之间。

钢笔书法行书练习有哪些?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法”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頫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
  席之地。明代晚期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末,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
  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草”。

《中秋帖》的行书书法有哪些特点?

《中秋帖》,纸本,相传是晋朝王献之的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总计3 行,字数为22个。现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经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称赞为 “三希”之一。此帖所用的竹料纸在东晋的时候根本就制造不出,大约到北宋的时 候才出现。从行笔中可以知道,此帖所用的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 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 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因此此帖当 是宋代的临摹本,大多人认为是宋代米芾所写。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米芾与苏轼是什么关系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毕虚枝、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

  • 王羲之的简历

    一、王羲之的简历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乱稿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 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

    一、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 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

  • 最早统一汉字的书法家是谁

    最早统一汉字的书法家是谁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汉字甲骨文.汉字的类型有小篆,隶书,楷书. 我国古代的书法家 书圣:王羲之 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