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力作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时间:2023-12-25 17:08:46 浏览: 99 作者:笔墨纸砚网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我是一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喜欢读诗,写诗,背诗。自从人类群居集体生产和生活的时候开始就有诗歌产生了,诗歌,记录了人类的每一步发展,描写生活,歌颂美好,zhidao歌颂爱情,赞美圣贤或批判丑恶。从魏晋风度到大唐盛世,诗歌更是达到了顶峰,优秀诗人层层辈出。诗与词也是齐头并进。到了宋代,词的发展也是登峰造极。我欣赏古诗词就是从最早的诗经读起,以诗歌来探寻古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诗词把中国的文明与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回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更加了解了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欣赏诗词要了解诗词的出处,社会背景和诗人所著诗词的艺术形式和高度,也读一读诸如【人间词话】解析类工具书,通过它更能广泛和深入的解析诗答词的艺术形式,艺术高度,和社会意义。这仅是个人的一己之见,希望能给予借鉴。

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这首《江阴浮远堂》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愁。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一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要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最后,同学们需注意两点: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关于春节的诗句大全七言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思亲怀旧的古诗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