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三峡的诗是哪首?
一、李白写三峡的诗是哪首?
是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的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自然天成。
二、描写三峡的诗句有哪些?
1.《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句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2.《上三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翻译】
高耸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蓝天紧紧夹住,峡谷中的流水沸腾如金汤。峡中从巴国流下的江水也许会有枯竭的时候,那蓝天却永远也难以攀登。看着那黄牛山,连续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遥在前方。在此三天,满头的鬓发都已经雪白。
3.《咏怀古迹・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翻译】
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4.文言文《三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掘返,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阁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翻译】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判档饥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蠢渣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6.《三峡闻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慕幽。其全文诗句如下: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7.《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三峡》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
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 郦道元的《三峡》只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三、李白飞舟过三峡的诗句有哪些
1. 李白关于三峡门的诗句
李白关于三峡门的诗句 1.李白关于三峡的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外还有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念郑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蜊址郑坦獠萆惴针怠Oㄐθ蘸文攴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2.李白写关于三峡的诗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仔段颂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U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燃友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3.李白描写山峡的诗句是什么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习投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蜊址郑坦獠萆惴针怠Oㄐθ蘸文攴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P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u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椋彼频笔泵沃刑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f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记得采纳啊。
4.李白写的有关三峡的美景的诗句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三峡》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江上寄巴东故人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李白写过哪首有关三峡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好象还有一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伦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解: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晴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李白:轻舟过峡江
“诗仙”李白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在三峡写的诗虽不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至高境界,至今无人超越。
李白过三峡的时候
这首诗是李白留给三峡的压轴之作,但李白这次过三峡的时候,不是桂冠诗人,而是枷锁罪犯。这位年届花甲、名闻天下的老诗人正遭受了平生第二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政治打击,坐牢流放。纵然是遇赦释放,但他背上的罪名已无法洗清,他命运的悲剧也是被注定了的。
这同他年青时第一次过三峡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是三十三年前,李白只有二十五岁,满怀辅弼天下的雄心壮志,仗剑去国,一路放歌经过三峡。他曾登上巫山,仰天长啸,徘徊阳台,携卷吟哦。当源自故乡的江水把这游子之舟送到荆门的时候,李白放眼望去,但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以为自己进入了可以大展才华的天地,一度陶醉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美妙幻景之中。
6.李白写过的与三峡有关的诗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白帝城是瞿塘峡的起点,所以李白那首著名的诗复呼之欲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外还有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蜊址郑坦獠萆惴针怠Oㄐθ蘸文攴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
西川先生自选诗学文章之七:痛苦、忧愁、疼痛——这三个属于近亲的词汇可以相互连接。不同的连接顺序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历程。一种连接:疼痛—痛苦—忧愁,这大概说的是南唐
-
主持人:王晓明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参加者:张宏 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徐麟 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博士张柠 华东师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崔宜明 华东师大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时
-
唯有文学和艺术才能拯救人心。——木心为何要学习文学《文心雕龙》有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感受生活,
-
有一种镌刻不记录石头或美玉之上热血会浸染一切垂死的事物再造为司南或者光源引领迷途的兽心人靠近生命的夜晚鸿沟和嘶鸣在所难免猎手匍匐于野性的想象时常梦游牵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