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常识

隶书鼎盛时期有哪些著名碑刻?其特点如何?

时间:2022-06-22 11:58: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战国晚期形成,鼎盛于东汉后期。

东汉隶书碑刻是两汉书法最优秀的代表,完美地体现了汉朝的时代精神。它有古朴、雄浑、敦厚、宏伟、劲健、豪放的阳刚之美,传达了经济发达,国力旺盛的社会普遍的人文心理。碑刻较有代表性的:方整雄伟的《西狭颂》、古气磅礴的《景君碑》、意态逸宕的《石门颂》、华丽俊美的《华山碑》、厚重古朴的《衡方碑》、清丽秀逸的《曹全碑》等等。

隶书特点:结构一般都为偏方而规整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有些较长的横画,收笔时也略向上挑,形成上仰的挎脚式的尾巴。先竖后横的弯笔,收笔时多数上挑,而且幅度较大。向左下方的斜笔(即撇),收笔时多数也略向上挑。收笔上挑的横画,起笔时还往往有下垂的顿势。整道笔画略是微波起伏之势,较长的捺有时也有此笔势。书法家用来形容隶书书法特点用“挑法、波法和波磔”等用语。

我国隶书鼎盛时期为东汉晚期,著名碑刻和特点:

1.《张迁碑》书法浑厚方折,朴茂端严为汉碑中方整劲挺类的主要代表。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还如《鲜于璜碑》等。

2.《曹全碑》隶法秀润典丽,飘逸飞动,遒丽紧密,虚和雍雅。在汉隶的碑刻中,《曹全碑》堪称为飘逸劲秀类主要代表。运笔以“圆笔”为主,波画行笔的提按极为分明。还如《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等。

3.《礼器碑》和《史晨碑》为汉碑中端正肃穆类的代表。《礼器碑》字迹质感属于平正端庄、俊挺宽博一路。《史晨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4.《乙瑛碑》是汉隶逸品中为遒劲宽博类主要代表,用笔方圆兼备,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后人把《乙瑛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为“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还如《韩仁铭》等。

5.《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的代表作。《石门颂》尤其在用笔上具有篆意,尤为可贵。为奇纵肆意类的主要代表,还如《西狭颂》等。

6.《衡方碑》是汉隶中壮美一路风格典型,为郭厚雄浑类的主要代表。承继了篆书中锋圆融的样式,但与篆书特色又截然不同,饱满粗重,丰腴朴实,用笔多方,开创魏晋楷书笔法的先河。《衡方碑》当不在《华山碑》之下,还如《郙阁颂》等。

清朝以前三个伟大书法家的名字

草圣张旭,怀素和尚书圣王羲之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南梁《 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 “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相关阅读
  • 珍藏字画的保养要点

    造成字画保管不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季节变换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出现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惨遭破

  • 古画揭裱当慎重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

  • 家藏书画如何度过雨季

    阴湿的雨季,气温高,暴雨不断,空气潮湿闷热,这种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是各种霉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对于书画的收藏非常不利。书画都是写、画在纸或绢上的,但纸和绢都是蛀虫的好“

  • 书画收藏基础知识普及:怎样保管好字画

    字画保管不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发生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