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福字碑的故事
清代皇帝,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福』字 , 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而王公大臣如能获得皇帝赐赏的『福』字,会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预示着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长期钻研其写法,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人看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在追求『福』字的缘故。
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有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王羲之的字到底好在哪里?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大家王曦之,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为了写好字,就铺着青石的院子里放了一口大水缸,用粗糙的毛笔沾水在地上写,每天要写完一缸水才行,后来,水缸增加到了八口,再后来,你就明白了
-
造成字画保管不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季节变换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出现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惨遭破
-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
-
阴湿的雨季,气温高,暴雨不断,空气潮湿闷热,这种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是各种霉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对于书画的收藏非常不利。书画都是写、画在纸或绢上的,但纸和绢都是蛀虫的好“
-
字画保管不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发生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