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常识

孙晓云大字书法对联.四尺整张?

时间:2022-12-04 06:56:38 浏览: 229 作者:笔墨纸砚网

孙晓云大字书法对联.四尺整张

上联是:得山水清气。

下联是:极天地大观。

书法有法有几种版本?

据本书作者孙晓云介绍:《书法有法》已经有三个版本了,第一版1万册已经卖完,第二版1万册也基本没有了,台湾也出了3000册。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孙晓云近期书法作品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孙晓云书法作品欣赏

孙晓云简介: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出身于书法世家,三岁伊始习书画,曾下乡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长期坚持自学,广涉历代碑帖,七十年代末承家学,开始着力于笔法研究,立足传统,精工细研,颓笔成冢,颇有所悟,并建立了传统书法与现代审美形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走出一条新古典主义之路,逐渐成为当代书法帖派代表人物,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被评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中青年优秀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国家中组部、人事部、中宣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为全国书画界唯一代表。


从1985年至2001年,七次获得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大奖,居全国之最:全国第四、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全国第二、三、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作品奖”、“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能品奖”,入选全国第三、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出版个人书法专集《孙晓云书法集》、《金陵胜迹》、《孙晓云书法作品精选》及字帖等,由华艺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先后三次出版二十万字理论专著《书法有法》,被北京青年报誉为2001年度最具文化品位的书,被海内外广泛关注。

聂成华评孙晓云:

孙晓云以女性的细腻敏锐,深入帖学传统,积数十年之功,赢得了书界广泛的肯定和尊重。其书笔法娴熟,结体雅正,章法浑融,平淡天成。她在书法形式上的探索引人瞩目,采取信笺联用的形式书写诗词曲赋,借鉴古籍装帧样式经营作品,成为当代书法的经典形式。除了功力和灵感,孙晓云的成功,还得益于她的“善思”。其用60篇“日记体”的书法散文结集而成的作品《书法有法》探赜索隐,抽丝剥茧,揭示“转笔”这个不传之秘,得到书界的普遍认同。

孙晓云把书法作为“女红”,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在她身上有着生动的阐释。视此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为之聚,感情为之系,智慧为之生,由大爱而生出大美;需要童子功,需要持之以恒,在长期实践中锻炼技法与提高审美;要慧心秀怀,将自己的智慧与才情通过娴熟的技法表现出来;要表现一种既高格不俗,又合乎传统和国人口味的美,匠心独运的创作要得到时人与后人的认可,方为真美。这四者旧时的女红与今日的书法创作同为一理,也正是孙晓云的书法创作实践观。

由于孙晓云的性格、为人及其艺术上的悟性,加之江南丰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艺术环境,成就了可称之为当代书坛翘楚的孙晓云及其独具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孙晓云书风的纯正,表现在她对“二王”帖学一系书法经典作品的不断深入。诸体之中,她擅长行草书,在她取法的帖学传统中,二王、米、董的痕迹最浓。其行草作品文气充盈,恣肆挥洒,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具体来看,结字灵动,笔法清刚,笔势甚得迅疾之致,章法有浓郁的书卷气,天真烂漫,典雅精到。其书风深得“沉着痛快”之风,笔法跳跃,书写感很强。

望提问者采纳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出生于辽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很多知名的人,明星、名人、主持人等等,下面来看看辽宁这个地方出现了哪些知郑纳名人士? 郑爽 郑爽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当年凭借着《一起来

  • 云岑是谁(相林 书法家)

    云岑是谁如下: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晋虚灶陶潜《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唐杜甫《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元张雨《八声甘州·舟

  • 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一、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林朝夕知道宏团了裴之的秘密。 《天才基本法》中林朝夕发现了最近裴之有点不正常,并且怀疑他来自芝士世界,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裴之有砸墙的举动,而墙内

  • 遂宁最出名的诗人?

    从唐代至清代,遂宁诗人辈出,他们领一代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唐代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宋代王灼,其《碧鸡漫志》在宋代词话中最具学术价值,收入了《四库全书》;元代